![](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4/09/10-08-19-54-8548.jpg)
有业内人士爆出,在农业部门对蔬菜的检测中,甲醛含量并非检测项目,因此即便甲醛含量超标,也很难被发现。
蘑菇即便含甲醛也可能“合格” 蘑菇生长难添甲醛 或用来保鲜流通
为进一步明晰蘑菇中甲醛的由来,记者找到部分种植户、零售商、蔬菜专家。
淄博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女士告诉记者,蘑菇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喷洒了甲醛,那么蘑菇也会死掉。所以她认为,“甲醛蘑菇”问题应该不会出现在生长环节。淄博市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即便蘑菇中甲醛含量超标,问题出在生长环节的可能性也很小。
采访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刘先生介绍,规模化种植蘑菇都使用菌棒,“制造菌棒需要进行消毒,一般要求进行高温杀毒。但是也不排除有小作坊生产主,通过使用甲醛消毒来代替高温杀菌,来降低成本。”
另外可能使用甲醛的就是流通环节。现在市场上有些蘑菇是从外地长途运输购进,“或许是有不法商贩利用了甲醛溶液杀菌的特性,用其杀灭蘑菇上的微生物,来达到保鲜目的。”
甲醛非“农残”检测项目 监管存空白
此外,上述刘先生说,“甲醛蘑菇”最令人担心的还是监管的空白和政策的漏洞。根据农业部相关规定,现在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两个主要方面,而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并不包含甲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蘑菇中含有甲醛,如果在其他‘农残’及重金属检测中是合格的,那么这批蘑菇也是合格的。”
随后记者查询了农业部相关规定,发现在国标中主要针对农药残留的含量进行规定,2010年农业部、最高法、最高检等11部委联合下发的禁用及可以使用的农药中也没有甲醛。
淄博市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他们现在执行的蔬菜检测标准就是农业部确定的“国标”。甲醛并非农药,也不是重金属。用于鉴定农残的机器也主要是针对农业部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设计的,因此他们一般不检测蔬菜中的甲醛含量。
淄博普查农残 不合格将被追溯
4月7日,记者从淄博市农业局了解到,9日起将在全市进行今年农产品第一次“普查”。将针对农产品的“农残”超标等内容进行抽样,抽检将覆盖全市各个区县,不仅抽查终端市场,还要抽查生产基地。凡被确定的监测点不得拒绝抽检,否则产品将被视为不合格,检测出的不合格样品将追溯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检测中,食用菌列为必检种类。
据了解,此次监测的蔬菜样品种类从番茄、辣椒、茄子等18种蔬菜中选择。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白菜类、绿叶菜类、豆类、食用菌(包括新鲜的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秀珍菇、杏鲍菇)为必检种类。果品样品种类为苹果、草莓。
本次监测将抽检126个样品,抽检过程中,不仅包括终端市场,还包括农产品基地。凡被确定的监测点不得拒绝抽检,否则产品将被视为不合格。检测出的不合格样品由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追溯处理。
甲醛可致癌辨别有四招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它作为有毒防腐剂,在医学上是用来保存尸体的。商贩利用其防腐和凝固蛋白质的作用,用来浸泡农产品或食品,使不易变质,存放时间延长。
而福尔马林是一种强致癌物,对人体的肝、肾等器官有严重损害,国家明文规定不可用于食品。
如何辨别食物中的福尔马林?业内人士介绍,判断方法有四招。一是看:一般来说,使用福尔马林泡发过的鱿鱼、虾仁等,外观虽然鲜亮悦目,但色泽偏红;二是闻:会嗅出一股刺激性的异味,而掩盖了食品固有的气味;三是摸:甲醛浸泡过的水产品,特别是海参,触摸手感较硬,而且质地较脆,手捏易碎;四是口尝:吃在嘴里,会感到生涩,缺少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