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美好的憧憬,我外出打工;怀着深切的眷恋,我又回乡创业。”三峡移民创业致富先进典型报告会上,开县政协委员祁秋中满怀深情地说。
几年间,祁秋中靠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还不忘反哺乡里,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带动5000余农户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每户年纯收入上万元。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采蘑菇的有情郎”。
返乡创业的游子
祁秋中两岁时,父亲由于劳累过度病故。孀居的母亲艰难地拉扯大他们五兄妹。在成长过程中,母亲非常严格,教育他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有始有终。由于家境贫寒,酷爱音乐的祁秋中放弃艺术专业,高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经过拼搏先后当上了业务经理、销售部经理,直至做了北京某建筑公司的老总。2008年。正当他在北京的建筑业风生水起的时候,母亲患了胃癌。
“父母在,不远游。”祁秋中时刻牵挂母亲。赚到第一桶金的他放弃了蒸蒸日上的蓬勃事业,回到开县多方面考察,了解到许多农户种植食用菌成功率不高,收入极不稳定,他便选择了食用菌种植项目。主动才有创新,投入才有回报。他以18万年薪聘请专家组成科技攻关组,在故乡开县厚坝镇建起了试验厂房。2008年,金地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落成。
探索进取的农民企业家
食用菌种植最大的难题是堆沤、发酵、播种。祁秋中便高薪聘请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教授作技术顾问,聘用大学生村官作技术指导。专家们用了半年时间进行试验,这些技术性难题一一解开,“食用菌营养袋”成功面世。
短短3年时间,在祁秋中带领下的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规模不断壮大,投入资产2000余万元,已开发建设试验示范搭棚食用菌基地80亩、优质冬熟草莓基地80亩、名特优淡水鱼养殖基地200亩、果园3000余亩,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出菇营养袋加工厂房及菌种原材料加工厂房5000平方米,产品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面积10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3个,原原种厂房1500平方米,冷藏库300平方米。公司还计划明年4月扩展灵芝基地和蛹虫草基地。
目前,金地公司年产值2100万元,年利润160万元。已注册了“祁氏”商标和“源野山珍”多元化品牌的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营养袋”供不应求,远销香港、日本。
反哺乡里的有情郎
“他成了大老板,有钱了也没把乡里乡亲忘了,是个有情有义的。”
“没想到种菌能找这么多钱!”
“现在的年收入怎么样?”
“那是比以前好多喽,一年能多个万巴块钱嘞!”阳光下,种植户们一边摆弄着挨挨挤挤地生长的鸡腿菇一边和笔者聊起种食用菌的妙处,言语中不难听出对这个“有情郎”的赞许。
2010年至2011年,祁秋中聘请专职讲师先后开展讲学培训18期,另派出技术员传播种植鸡腿菇技术,加强对农户科学知识和理念的进一步巩固。同时公司还加快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实践中锻炼人才、验收成果,并将技术成果及时与农户分享,农户利用“傻瓜式”的培训技术科学管理,定期收获,受益农民近万人。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最喜欢吃的是家乡米,最爱喝的是家乡水,最想听的是家乡话,在家乡感受的是浓浓的乡土情,能够为乡亲们做点实事,也是我办公司的宗旨。”面对笔者他如是说。
2011年,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开县政府评为“万元增收龙头企业”。
目前,祁秋中已与开县厚坝镇、竹溪镇等地近5000多户农民达成了种植合作协议,由金地公司向农民提供养袋,并负责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引导农户创业增收。如今,食用菌栽培面积已达到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