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4/27/09-29-34-71-8548.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4/27/09-32-06-65-8548.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4/27/09-32-18-96-8548.jpg)
一排排海棠树绽放着鲜艳的花朵,四月和风拂过,林间落英缤纷。
不远处的槐树苗滋生着嫩绿的枝丫,桃树也顶着粉红的花蕾,几名农民在林木间施肥剪枝,忙得不亦乐乎。
抬眼望去,林木如海,花开如画,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地处静海西北部,北起大清河南岸,南至静文路,西起子牙河西堤,东至黑龙港河东堤,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涉及台头、王口、梁头、独流、良王庄5个乡镇。
目前,林下经济3万亩,设施与特色农业4万亩,植树10多万株,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散养禽,棚室蔬菜、瓜果,花卉观光苗圃等特色优势产业。并且林海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00多万吨,释放氧气1300多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苗木种植市场潜力大
开车从静海城区向西北行驶,在到达独流镇时,路边的“林海经济欢迎您”的广告牌子告诉我们已经进入林海区域。虽然是农村,但道路两边的田地里却不见那些熟悉的 粮食作物,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树木,这是林海经济区的中心区域。
清晨,34岁的闫解放走出坐落在树林深处的宿舍,这是一片建造于林间的彩钢板房,闫解放和他手下200位护林种植员一起在这里生活了近2年。
“我们这是以树林为家,最绿色生态的生活。”闫解放笑着说,他是西青区人,在一家绿化种植公司打工,一直和这些花草树木打交道,2009年公司进驻静海县林海经济区,他就被派到这里负责种树。
“我也是第一次种植这么大面积的树木。”走在海棠和凤梨树间,闻着淡淡花香,闫解放告诉记者,他目前负责种植的这片林子有5000亩,各种园圃树木种了100多种。而刚到这里时,这片田地里除了一些杨树,就是荒地,根本没有现在这样“世外桃源”的景色。
在树林中,一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引人注目,那粗壮的树干表明这棵树已有几十年的树龄。“这是我们淘来的宝贝。”闫解放说,这是他们在天津师大老校区拆迁时,抢救下来的一棵老树,栽种在这里三五年就可以完全正常成活,而当时如果被砍掉就太可惜了。这片林子里的树木有一部分就来自于市内各拆迁工地。
对于一些稀有树种,闫解放解释,这些都是他们在全国各地选购的树种,最远的是从江苏徐州运来的。“这种树可学问大了,不是买了种上就活。”闫解放说,南方的树种不适合北方的气候和水土,所以林海经济区管委会特意为各苗木种植户提供了苗木驯化基地,买了的树种先要在这里进行驯化,同时研究种植经验,成功后才能大面积种植,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春季正是抢种树苗和成苗出圃销售的季节,这一段闫解放和工人们都很忙。普通的槐树苗一株能卖100多元,而观赏苗木,例如八棱海棠树苗就能卖到1万元一株。“苗木市场潜力很大,而林海经济区正好为苗木市场提供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闫解放说,随着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的需要,林海经济区的苗木种植将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
林海经济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在错落有致的林海苗木间,几名穿着朴素的工人掩映其中,50岁的付大姐就是其中一员。她手拿一根长杆刷子,在装满白色药浆的小桶里蘸了蘸,然后往身边的桃树树干上进行涂抹,近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给树木涂药。
“俺是河南人,在林海打工。”付大姐用家乡话告诉记者,她老伴去年经人介绍来到林海种树,收入还不错,于是春节过后,她也跟随丈夫来到这里。
“虽然俺是农村人,但是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林子,这么好看的树。”付大姐一边麻利地干着活儿,一边感叹地说,没想到种树也能挣大钱。
付大姐的老伴到另外一片林区给树木浇水去了,付大姐说,夫妻两个在林海打工,每天每人的工资是50元。林区给提供免费职工宿舍,还请了师傅给大家做饭。由于住宿比较简易,付大姐夫妇就在板房中用绿色塑料布围出了一个“单间”,工友们笑称这是“夫妻房”。
早晨7点吃过早饭,大家就到林子里干活儿,11点半回宿舍吃饭,午休后继续工作,傍晚6点下班。晚上打牌看电视,在林海打工的外来工生活很惬意。
静海王口村的王大姐也是林海里的一名护林工,她告诉记者,村里每人只有一亩多田地,现在土地基本整合起来包给村民集体耕种,闲下来的村民就到林海谋份种植的工作,每月1500元的工资用来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