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小蘑菇开出致富伞


    【发布日期】:2012-05-02  【来源】:丹东日报-丹东新闻网  【作者】:唐莉文
           在辽宁东港市新农镇采访,最显眼的就是随处可见的滑子蘑种植棚。这里的新农、广巨、四家子、张家甸四个村,几乎每家农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用苞米秸和草帘子搭起的滑子蘑棚,多的达三五个。“你可别小瞧这个棚子,两口子不误农活,一个小棚一年的纯收入至少在1万元以上。”陪同采访的镇干部一席话,让记者见识了“全国小蘑菇专业村”的风采。
      四家子村高家村民组农民孙承贤是远近闻名的种菇大户,也是新农镇引进反季滑子蘑技术的第一人。记者在他的滑子蘑种植基地看到了8座高标准暖棚,每座棚里的铁架上整齐地码放着6层菌袋,一簇簇黄灿灿的蘑蕾,大的与1角硬币差不多,小的如同米粒。“这一个棚里有1万多个菌袋,一个棚能出菇2万公斤,8个棚年纯收入20万元左右。”孙承贤说。
      在孙承贤家的院子里,四五名农家妇女正围坐在桌子旁,忙着给滑子蘑剪根、分选。 “主要看蘑菇盖儿,太大的、破损的都得挑出来,好的全部卖到冷库准备出口。”孙承贤说,新农镇的滑子蘑飘洋过海卖到不少国家,除了日、韩、俄罗斯,还出口到欧美市场。
      进入3月以来气温回升,昼夜温差大,保证了出菇时间和菌袋的产量。初步估计,今年新农镇四个专业村培育的菌袋,平均生物转化率能达到80%,而去年同期只有60%。
      镇干部介绍说,新农镇发展滑子蘑生产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02年起,引进反季滑子蘑生产技术,第一个“吃螃蟹”的孙承贤成功后,新农镇立即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这一技术。孙承贤也毫不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当地百姓,谁家遇上技术难题,他随叫随到,从不厌烦。
      为了做大做强滑子蘑产业,近年来新农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多个食用菌生产小区,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一支专门为农户跑销路的经纪人队伍,还引进了几家滑菇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新农镇滑子蘑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目前,新农镇滑子蘑种植户达2000多户,每年给农民创收5000多万元。许多农民靠滑子蘑发家致富,盖起新房、买上私家车,供孩子上大学也不是件难事。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