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5/15/15-33-13-33-8548.jpg)
2012年5月12日,我国著名银耳专家姚淑先作客易菇网会客厅,接受易菇网的专访。
姚淑先在菌界的经历可谓坎坷神奇,易菇网工作人员了解到,姚淑先在从事食用菌研究、推广四十余年里,基本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期间在破庙里研究了十年的银耳栽培,发明了银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获成功后将其技术无私向社会推广。第二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深圳研究香菇产后分级技术,把香菇统货分级为42个品种,提高了香菇品质,并将香菇出口日本,年出口量达1000吨,1994年创汇达1560万美元,成为中国香菇出口的龙头企业。第三阶段是最近十年转向高级银耳研究,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对银耳栽培基质的改良、新品种试验、培养环境改良、干燥储存技术试验等作了反复实践,并申报多项专利和商标,现打算把银耳技术推向全国。
在谈到把几十年的银耳技术无偿奉献给社会时,姚淑先对易菇网工作人员说:现在银耳发展很快,以前原木银耳、袋料银耳等质量不一样,现已研究出用中草药栽培的有机银耳,取代了麦皮、棉籽壳等,这些中草药既可作食品又可做药品又可保健,使得银耳的品质更好。为了尽早将近年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决定把相关技术公诸于众,旨在培养一批精英,让人们尽早食用到健康、美味、优质的银耳。
5月28日—31日,姚淑先将在河南安阳县举办无偿奉献四十年银耳研究精华培训班,提到举办培训班的意义,姚淑先向易菇网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在栽培银耳,中国银耳的主产区在古田县,以袋料栽培为主,产量高,但是市场打不开,黄色银耳占80%以上,白色银耳不到10%。野生银耳年产量二十几吨,原木银耳年产量二百多吨,中国银耳总产量在两万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银耳,约三十亿人在食用银耳,需求量很大。如果一个人每天食用银耳四克,一年需要十二万吨,银耳发展空间巨大。由于近几年食品康健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需要加强银耳对人体功效的文化传播,使更多人认识银耳,食用银耳,促进银耳的发展。目前古田县银耳生产是个体形式,没有实现工厂化,在培训班上将传授工厂化栽培银耳技术,如果银耳实现工厂化生产那么银耳的发展前景更巨大。
姚淑先在菌界的经历可谓坎坷神奇,易菇网工作人员了解到,姚淑先在从事食用菌研究、推广四十余年里,基本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期间在破庙里研究了十年的银耳栽培,发明了银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获成功后将其技术无私向社会推广。第二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深圳研究香菇产后分级技术,把香菇统货分级为42个品种,提高了香菇品质,并将香菇出口日本,年出口量达1000吨,1994年创汇达1560万美元,成为中国香菇出口的龙头企业。第三阶段是最近十年转向高级银耳研究,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对银耳栽培基质的改良、新品种试验、培养环境改良、干燥储存技术试验等作了反复实践,并申报多项专利和商标,现打算把银耳技术推向全国。
在谈到把几十年的银耳技术无偿奉献给社会时,姚淑先对易菇网工作人员说:现在银耳发展很快,以前原木银耳、袋料银耳等质量不一样,现已研究出用中草药栽培的有机银耳,取代了麦皮、棉籽壳等,这些中草药既可作食品又可做药品又可保健,使得银耳的品质更好。为了尽早将近年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决定把相关技术公诸于众,旨在培养一批精英,让人们尽早食用到健康、美味、优质的银耳。
5月28日—31日,姚淑先将在河南安阳县举办无偿奉献四十年银耳研究精华培训班,提到举办培训班的意义,姚淑先向易菇网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在栽培银耳,中国银耳的主产区在古田县,以袋料栽培为主,产量高,但是市场打不开,黄色银耳占80%以上,白色银耳不到10%。野生银耳年产量二十几吨,原木银耳年产量二百多吨,中国银耳总产量在两万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银耳,约三十亿人在食用银耳,需求量很大。如果一个人每天食用银耳四克,一年需要十二万吨,银耳发展空间巨大。由于近几年食品康健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需要加强银耳对人体功效的文化传播,使更多人认识银耳,食用银耳,促进银耳的发展。目前古田县银耳生产是个体形式,没有实现工厂化,在培训班上将传授工厂化栽培银耳技术,如果银耳实现工厂化生产那么银耳的发展前景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