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随一批志愿者来到地处塞外的河北省丰宁县汤河乡小窝铺村,经历了一次不寻常的旅游。这里青山环抱,碧水映带。南边的深山老林浓荫蔽日,山鸡、野兔、狐狸、狍子……不时出没其间。北边一条蜿蜒流淌的汤河傍村而过,水波澄澈见底。白鸭浮游水面,小鱼穿梭石缝。吸一口旷野的新鲜空气沁人心脾,喝一口涓涓流出的山泉水清爽甘甜。山光水色之美令人怡然陶醉。
“开始种蘑菇喽”只听得领队一声吆喝,志愿者们争先恐后奔赴两户农家院落,手递手地将事先备好的一根根大棒槌般粗,掺有菌种、木屑、麸皮和石灰的菇菌棒装入口袋。然后车载人扛,运至半山腰的松林中。在树丛的空隙处挖出一方方浅坑,码上一排排菇菌棒,苫土抚平。10天之后,幼菇就会破土而出,再过十来天,黄褐色的香菇、乳白色的台菇、牡丹花瓣似的白灵菇、保龄球瓶状的杏鲍菇……即可成熟采摘。一根菇菌棒能生长三茬蘑菇,产量接近两斤。经过志愿者们半天的劳碌,几百枚菇菌棒埋入土中。尽管人们汗透衣衫,但每张脸上都挂着笑容。
志愿者们为什么要到塞外种蘑菇?个中缘由还须从保护首都的饮水资源谈起。北京市民喝水主要靠密云和怀柔两个水库。密云水库的水源来自潮河和白河。潮河的发源地丰宁;而丰宁境内的汤河又是白河上游的一条支流。为确保下游的密云水库水质洁净、水量充沛,地方政府规定潮河与汤河周边50公里内禁办工业、禁种水稻。当地农户只得改种玉米,再加上缺乏其它生财之道,因此生活相对贫困。如何才能帮助这些为北京人饮水作出牺牲的农户致富?首都的民间生态环保组织“绿家园”携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免费提供菌种,无偿地在小窝铺村试行推广林下食用菌生态种植,受到农民欢迎。农户每家种植一季蘑菇,可收入2000余元。不少志愿者闻讯也纷纷来此效力,在饱览山水美景的同时,又完成一项支农善举,可谓一举两得,乐在其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