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城固县种植香菇成为致富靠山


    【发布日期】:2012-06-04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晓军
        淅淅沥沥地下着细雨,在雨中,城固县南部山区的天明镇大田村的党支部书记袁有文正忙着往村委会的院坝里倒木屑。在他身后,木屑堆得像小山一样。“这些都是种香菇的原料。村民们的院子小,堆不下,我们就把村委会的院子给腾出来了。”袁有文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大田村山大沟深,过去的种植模式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茬小麦一茬稻,洋芋苞谷和红苕。”那时,村民辛劳一年,也只能填饱肚子。“全村有700多口人,160多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没产业,留不住人啊!”在去往菌棚的路上,袁有文感慨道。
      为引导农民致富增收,袁有文其实老早就打起了种植香菇的富民“小算盘”。可苦于没技术、缺资金,这想法就一直在他肚子里憋着。
      去年春节,听说本村三组村民吴成琴的女儿和女婿易彦鹏回来过年,他就专程找了过去。易彦鹏是个咸阳小伙,头脑灵活,正好也想干一番事业,当老袁把自己发展香菇的想法一说,两人竟不谋而合。于是,正月十五还没过,易彦鹏就只身去四川考察了。不久之后,他带着规模发展香菇的思路和一整套培育技术回来了。
      “咱这儿有的是木头,也不缺地方,只要有人投资,村里肯定全力支持。”袁有文的“小算盘”是:不论谁投资发展香菇大棚,都得租咱的地、买咱山上的木头、用咱的人和车,如此一来,村民还愁赚不了钱吗?
      不过,为了建大棚,袁有文路没少走,话没少说,心更没少担。“说实话,当时咱心里也不是很踏实啊!这可是十几万的投入,万一弄不成……”说起初建大棚时的心情,袁有文至今都记忆犹新。
      去年2月初,袁有文以每百斤木头高出市场收购价5元的价格,帮易彦鹏备足了料。此后,经过制料、装袋、灭菌、接种、搭架、盖膜等层层工序,到去年3月27日,19个食用菌大棚建成了。半年后,也即10月中旬,第一批香菇上市了。又大又新鲜的香菇销往西安,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价格最高的时候,1公斤能卖到14元。
      “我们这儿气候好、光照好,产出的菌色泽好、口感也好,很受顾客的欢迎。每个菌袋平均产量为2公斤,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说起自家村里生产的香菇,袁有文充满了自豪。
      19个大棚去年吸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100多个,每人每天能领35元到100多元不等的工钱。今年,村里又新添了8辆三轮车。
       每个大棚投放菌袋5000个,成本2万余元,按照每袋平均2公斤的产量计算,每个大棚一年的纯利润达2万多元。看着大棚香菇赚了钱,许多村民今年也计划加入到种植食用菌的行列。
       “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香菇就是咱大田村的致富靠山。”指着百十米开外那一溜平坦的水田,袁有文又打起了小算盘:3年后,全村的香菇要发展到50万袋,产值要达到800万元。到那时,大田村就是实实在在的香菇专业村了!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