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武义县新宅镇沿溪村总人口1280人,耕地面积却仅有939亩,对于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山里人来说,大自然给予他们的馈赠略显贫乏。受限于土地资源,沿溪人在普通耕种上难有作为,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寻求美好生活。55岁的邓双跃是一个普通的沿溪村村民,三年前,留守村中的他租下了村委会办公楼门前的一亩荒地,种起了香菇。
5月30日,沿溪村浸润在一片细雨中,在通村公路边上的菇棚里,记者看见老邓正轮流给菌棒注射水针。“不出意外,六七天之后这批香菇就可以割收了。”眼见收获在望,老邓却难掩忧虑,“雨盛菌贱,还是希望这雨快点过去。”
老邓的儿子跟村里的其他小伙子们一样,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古老村落,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了。考虑到年龄,老邓不想去工厂,加上还要照顾老母亲,他选择了留守,“工厂里太累了,还是在自己家里住着舒服。”2010年,邓双跃在和村民协商之后,承包了位于村委会办公楼前的一处荒地,准备搞点小规模种植。老邓说:“天天路过那块地,看它荒着怪可惜的,终于忍不住租了过来,看看自己能不能搞点名堂出来。”地拿下了,那该种些什么呢?沿溪村土地金贵,手上只有一亩地,当然选效益最高的种,此时,老邓想到了香菇。
新宅镇盛产香菇,沿溪村的人们也擅此道,每年,村里都会向江苏、上海、广州、宁波等地的香菇基地提供大量的菌棒,菌棒制作在沿溪是一个大产业,菇农的制菌棒工艺相当成熟。“村里有的是10年以上制菌龄的老菇农,而且我们沿溪人内部团结,所以尽管是个新手,我当时一点不怕。”老邓说,自己的香菇种植经验三年前还是零,真正干起来的时候,有事问朋友,闲暇自己琢磨,慢慢地也上道了。
种香菇需要大量的木屑,以前,木屑原料可以从附近的山上获取,封山之后,老邓开始从镇里采购。“联系外面的木屑供应商,他们会把东西送到村里来。”老邓说,这些木屑价格也不贵,自己又省了很多麻烦,工作量应该是减少了的。不过,这仍不是门轻松的营生,香菇的割收禁不起半刻拖拉,过几天,老邓又要进入没日没夜的工作节奏中去了。对于这份工作,老邓本人表示非常满意,“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两万元的收入,好的时候能做到3万多,不错了。人老了,没闲着,日子过得也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