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用菌行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化生产企业比例不到5%。为应对农户大棚菇的竞争和传统经销商模式的不足,规模化生产企业开始谋求经营模式的转变。以星河生物为例,公司正通过打造品牌和加强渠道建设,谋求经营模式转型。
“我国食用菌生产目前仍以中小农户为主,销售渠道主要是农贸批发市场,通过代理商销售产品,这种方式对企业的弊端在于没有定价权。以金针菇为例,在农户大棚菇集中上市的春节后至3月以及夏季的6月-8月,价格下滑尤其明显。”郭伟明指出。
星河生物董事长叶运寿介绍,一直以来,公司近九成产品通过经销商渠道销售,经销商通常采购多种品牌和类型的食用菌产品,公司如果仅向其销售自有产品,往往会因量小而受制于经销商。公司董事会在调研国内外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的发展模式后,认为必须通过打造自有品牌、提升公司产品的认知度来弥补传统经销商模式的不足。
为此,公司创建和统一产品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有效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公司在今年4月成立全资子公司菇木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协助母公司实施市场营销战略。
“未来星河生物的发展有两种路径,一是走食用菌系统集成商路线,逐步淡化生产;二是生产自有品牌同时销售多种品牌产品。走第一种路线,公司在品牌和营销网络方面的建设任务将比较艰巨,资金能否支持需要考虑。”叶运寿表示。
年报显示,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577万元、1.68亿元 、2.08亿元,复合增长率47.22%;净利润分别为2035万元、4220万元,5885万元,复合增长率70.05%。截至2011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3.41亿元,这为品牌运作和营销网络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撑。
星河生物的食用菌品牌营销路线能否取得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而与此同时,上海雪榕依托上海、长春、成都的生产基地,建成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丰科生物等公司也均在快马加鞭推广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经过一轮规模化生产企业的角逐,食用菌行业将由单一扩充产能的粗放式增长向注重品质的集约型增长转型,而胜负关键就在于品牌建设和渠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