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虞市汤浦镇打工的贵州籍孔某一家四口及一名亲友,因采食野生蘑菇引发全体中毒,命悬一线,经市人民医院全力抢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据了解,6月7日,孔某将在汤浦一座小山上采挖的野生蘑菇做成晚餐菜肴,一家四口及一名亲友食用两个小时后,晚9点半左右,相继感到腹痛、恶心,并剧烈呕吐,晚上10时多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室抢救。经询问是采食了野生蘑菇所致,医护人员立即对他们进行洗胃、催吐、导泄等,尽可能将腹中蘑菇毒素排泄干净。经紧急抢救与观察治疗,至8日中午12时,5人均平安出院回家。
市卫生局食品安全专家告诉记者,我国野生毒蘑菇有百余种,常见的毒蘑菇有白毒伞、鹿花菌、鳞柄白毒伞等,50克白毒伞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且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误食毒蘑菇严重者会危及生活。像孙某等5人经及时抢救脱离生命危险还是比较幸运的。
专家为此提醒广大市民:梅雨季节雨水增多,路边容易生长有毒的野生蘑菇等菌类,部分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极相似,千万不要随便采食野蘑菇,也不要到无证摊贩那里购买野生蘑菇。目前还没有一种办法能凭肉眼准确辨别某种野菌有毒或无毒,民间流行的所谓“鲜艳的菌类才有毒”、“银器放下去变黑才有毒”等说法多属误导,因为真菌类植物所含毒素属于肽类毒素,靠银器根本无法识别。
同时,专家提醒,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可能是毒蘑菇中毒,需立即采取刺激口咽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救治贵在神速,关键是迅速排除毒物,主要方式是催吐、洗胃、导泻、灌肠。洗胃之前应先催吐,把含有毒蘑菇的胃内容物尽早吐出,可缩短洗胃时间。洗胃要反复灌洗到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由于毒物会以微粒形式存在于胃皱襞中,使胃的排空时间延长,同时毒物吸收入血液会再分泌,洗胃后还应根据病人情况对病人进行导泻或灌肠处理,继续排除毒物。如果排毒措施不正确,中毒者不但治疗困难,还会很快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