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来电询问:雨水过后,一些草丛里、树干上冒出了野蘑菇,能否食用呢?
“每年都有人因采食野蘑菇而中毒,甚至丧命。”台州市中心医院高级营养保健师张丽军介绍,浙江省的蘑菇种类达560多种,其中30多种有毒,100多种是否有毒尚不明确。
“预防蘑菇中毒的好办法就是,不要随意采摘、进食野生蘑菇。”张丽军说,市民也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一旦发现蘑菇中毒,要立刻将患者送往医院。
张丽军说,未经消化的毒菇,可以采取催吐、导泻等方法排出。而一旦被消化了,得采取洗胃、灌肠等措施,会导致患者更加痛苦。
几种常见的毒蘑菇
臭黄菇:食用后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一类的野蘑菇,往往是臭黄菇。这种蘑菇毒性潜伏期短、发病快。一般食用后半小时左右即发病,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半卵形斑褶菇:半卵形斑褶菇会引起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又称“致幻蘑菇”,因其子实体具有毒性、人类食用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而得名。菌柄圆柱形,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
亚稀褶黑菇:会引起呼吸与循环系统衰竭,死亡率极高的是亚稀褶黑菇。此种毒菌误食中毒发病率70%以上,半小时后发生呕吐,死亡率达70%,属于“呼吸循环损害型”。此种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6~11.8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表面干燥,边缘色浅而内卷,无条棱。
鹿花菌:鹿花菌会产生溶血性贫血,食用后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身体虚弱的症状。生长在针叶林的沙质土壤,于春天及初夏长成。菌盖很不规则,有些像脑部,可以高10厘米阔15厘米。菌盖可以是红色、紫色、枣色或金褐色。食用未经处理的鹿花菌可以致命,中毒的症状包括在食用后几小时出现呕吐及腹泻,接着是头晕、昏睡及头痛。严重的,5~7日后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