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抚州市南丰县紫霄镇周坊村香菇种植大户唐国庆时,他正在村里香菇收购站忙着卖香菇。他指着刚从地里采收来的1000余公斤香菇笑着说:“现在正是香菇销售旺季,我们的香菇不但不愁销,而且能卖个好价钱!”
从一个祖辈种粮的农民到香菇种植大户,唐国庆依靠的就是自家责任地和周边工厂废弃的木质边角料。他从废木屑、杂草、花生壳里,刨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香菇生态产业链。
抚州市南丰县周坊村是一个山区村,耕地少,且因气温偏低, 粮食产量不高,村民增收难度大。去年,经朋友介绍,唐国庆了解到一些有关香菇栽培和市场的信息。按照香菇的生长特点和技术要求,周坊村具备气候、温湿度和土壤条件,而且,村子附近木材加工厂的木屑一直就那么废弃地堆着,它正是香菇生产必需的原料。唐国庆心想,把这些东西利用起来,既保护了环境,又可生产绿色健康食品。说干就干,唐国庆在村子附近的责任田里搭起了第一个大棚,在县、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很快栽种完1万袋香菇菌种,而且逐步探索和掌握了香菇种植技术。在唐国庆的精心料理下,两个月后,大棚里长出了匀称的“香菇朵”。由于生长条件适宜、技术管理到位、属绿色无公害食品,唐国庆的香菇得到了福建、浙江和本地客户的青睐,香菇供不应求。经过一年的努力,唐国庆栽培的香菇已经由最初的1万袋扩大到现在的3万袋,年产鲜菇3万公斤,收入达12万余元。
在唐国庆的带领下,周坊村和西溪、大岭背等附近5个村的村民,纷纷走上了种植香菇的致富路。唐国庆为村民提供香菇菌种、培植袋和栽培技术,并带头与福建、浙江客商签订收购“订单”,解除村民香菇销售的后顾之忧。如今,紫霄镇种植香菇的村民达1500余户,种植香菇1600万袋,年产值达5600余万元,成为村民致富的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