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尊富15年前从福建来到金坛种植蘑菇,几年后,金城镇蘑菇种植从最初的20亩扩种到2000多亩,区域从湖溪村辐射到周边的黄庄、双阳、方边、王母观等村,产品供应苏锡常及长三角一带城市,还远销日本、韩国。10年前,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郑尊富组织成立了银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04户,带动菇农300多户。
一开始,合作社社员只种气温适宜的春、秋两季菇,菇棚有一半时间闲置。前几年,合作社与浙江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推广种植夏菇93、夏秀2000等高温菇品种,一举获得成功,销往凌家塘批发市场,价格远超春、秋菇。湖溪村农民解锁平大前年种了一季高温菇,就赚到12万多元。
郑尊富还介绍说,为实现大棚蘑菇周年化生产,借鉴福建沿海等地经验,通过适度为大棚加温,去年底引种6万平方尺低温型四孢菇,这成为今年春节期间市民餐桌上的时鲜菜。“现在,合作社一年产菇65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其中春、秋菇占70%,夏菇占20%,冬菇占10%。”郑尊富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春、秋菇每平方尺可采1.5-2斤,一斤卖3元左右;夏菇每平方尺产1斤,价格每斤5元以上;冬菇每平方尺产量与春、秋菇相当,价格还略高于夏菇。算一算,要数冬菇效益最高,今年底,会在去年基础上再扩种10万平方尺。”
“4月堆料,7月进种,10月产菇,这是在为秋菇作准备了。”合作社菌种生产场车间里一片繁忙,陪同在一旁的金城镇农经办副主任陈留洪介绍说,社员们正忙着菌种装瓶,这里年产120瓶菌种,不仅确保供给合作社社员,还提供给周边地区的菇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