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高效利用”创新团队,经云南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评审,通过认定。该团队于2008年入选为云南省级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包括来自云南省食用菌行业6家单位的15位成员,团队带头人为桂明英研究员,核心成员为刘蓓研究员、朱萍研究员、郭永红研究员、高观世副研究员、吕德平副研究员等,通过3年的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该创新团队在培养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是:依托3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紧密围绕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全面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建设内容,达到预期目标,3个课题均通过省部级验收。在野生食用菌领域,学术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团队培养期内,新争取立项的项目32项,获支持经费314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16项,其他项目5项。
在丽江建立羊肚菌资源扩繁基地1000亩,在迪庆建立松茸资源保护基地3000亩,在景洪建立红菇保育基地1000亩,以名贵野生食用菌为对象,研发出多项资源保护培育技术,带动产业发展效果显著,羊肚菌平均单产由10千克/亩提高到约18千克/亩,实现经济效益500余万元;松茸保护促繁基地增收400万元。
以松茸、牛肝菌、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为主,研究建立采集标准、采集技术、保鲜加工、保藏运输技术体系,完善提升了松茸保鲜品、速冻品、冻干品等系列产品生产工艺,配套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保障体系。在示范企业已建设野生食用菌产品生产线3条,实现产值5080万元。累计实现经济效益5980万元。
团队研究制订食用菌国家标准17项,其中国家标准11项,在研地方标准6项。完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用菌标准化项目2项,松茸基地通过GAP认证。获得经省部级鉴定的成果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7项和实用新型1项;开发新产品5个;团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2篇,参与食用菌专著编写2部,主编4本著作入选农家书屋系列丛书。
团队建设期内,1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进入省创新人才培养,3人晋升为研究员,1人晋升副研究员,2人晋升中职。有12人主持国家级项目,4人成为食用菌领域知名专家,成员素质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培养建设,该团队已成为实力较雄厚、团结协作精神强的云南省级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