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上海:废弃秸秆变食用菌种植养料


    【发布日期】:2012-07-19  【来源】:易菇网
        近日记者在采访上海郊区市民时听到农民对秸秆处理的“苦水,他们期盼政府能帮助解决。在上海奉贤区姚堂村采访发现,通过财政扶持、合作社经营等手段,该村建立了5条“发酵隧道”,将秸秆处理成为种植蘑菇的培养料,一年可处理秸秆3000吨,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源;而同时,这些“秸秆培养料”开始普遍用于全村乃至全区的蘑菇养殖,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姚堂村食用菌合作社的基地,记者看到了粉碎机、推土地、搅拌机等建筑工地常见的“大家伙”,还有一些密封的“隧道装置”。村支书范天才说,合作社向村民收购秸秆,秸秆经过粉碎、浸泡,再加入畜禽粪肥料进行搅拌,随后送入“发酵隧道”密封发酵,约12天以后,就制作成为蘑菇等食用菌的优质培养料。
      以前弃之不及的“废料”,现在成为帮农民增收的“养料”。姚堂村的食用菌合作社,有出资社员57户,带动周边农户100多户,每年产出食用菌700多吨,其收入已占每年村级经济进账的60%。村里去年以来加工处理的秸秆培养料,除满足全村种植食用菌外,还能供应给区里其他食用菌种植企业。
      “处理秸秆,与其一味地‘堵’,不如合理地‘疏’,关键是不能增加农民负担,而如果能进一步变废为宝,那就更好。”奉贤区农委主任吴四军说。
      姚堂村食用菌合作社向村民收购的秸秆价格为每吨500-600元,5条发酵隧道的设备和基建成本一共有580多万元,“有了财政补贴,我们这本账就算得过来了。”范天才说。
      目前,姚堂村在20个食用菌大棚的基础上,新建1100平方米的新型温室大棚,使食用菌种植由以往的每年一茬增加到最多每年6茬。目前,合作社还在实施上海市农委的“食用菌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并将成为奉贤区的“蘑菇工厂化培养料供应中心”。范天才说,随着规模效应逐渐显现,项目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我们利用秸秆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 食用菌 秸秆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