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笔者在巴东县水布垭后门村七组的天然大溶洞内看到,2500多平方米的溶洞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十万袋香菇菌苗,大部分已经开始出菇。
“溶洞内天然恒温,种植的蘑菇因品质好、无污染,而且一年四季有香菇出售,价格好、销路好,各类香菇如今已远销到宜昌、武汉、重庆、湖南等地。”业主周黎介绍说。
2007年夏季,一次偶然的机会,当餐馆老板的周黎与朋友一起到山洞内纳凉,发现山洞里潮湿和冬暖夏凉的环境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并且能节省投资成本,于是就决定在该溶洞内种植食用菌,并且租用溶洞20年。
“回收当地的秸秆、稻草、枯树枝做原材料,年出菇30多万袋,以杏鲍菇、姬菇、香菇、金针菇为主打产品,年产食用菌100万斤,年产值200多万元,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常年就业50多人。目前正准备筹集资金引进液体菌种生产线,这样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保持菌龄一致,易于实行标准化生产。”周黎自豪地向我们介绍道。
据介绍,利用天然山洞发展香菇业,解决三大难题:一是山洞一年四季都是恒温,且在10℃—14℃之间,解决夏天持续高温造成香菇减产的问题,保证夏季有新鲜香菇上市;二是利用山洞发展香菇,解决了土地资源连片整合难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大洞容积大,干燥,没有其他外来物的浸染,解决了梅雨季节菌棒易烂的问题。
今年,周黎注册了巴东县康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溶洞内的香菇种植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食用菌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食用菌袋的循环利用做得环环相扣,把溶洞内的食用菌产业做成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展示平台,并将5年来总结出的多项抗病、增产、节省物料的新方式、新方法传授给当地的食用菌种植散户,为当地村民循环利用秸秆、稻草种植香菇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