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福建大林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温生产室内,工人们正在采摘反季节双孢白蘑菇。该公司系屏南县在沪企业家回乡投资创办,首家采用现代农业控温生产技术,实现工厂化一年四季循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用菌的企业,现已完成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了22个恒温生产室(每间300㎡),日产蘑菇近3吨,产品被香港、上海等地客商定购一空,供不应求。
近年来,该县为进一步解决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旅游县建设,按照 “发展三大品系、八个菌类”的构想,充分发挥高海拔地区的气候优势,大力推广非木生菌与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香菇生产量从2004年的4500万袋下降到2011年的800万袋,下降78%,而非木生菌类则大幅度增长。
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品种银耳已成为屏南县替代香菇生产的一大亮点,2011年全县栽培量达4800多万袋,较2010年增长24%。以食用菌废料栽培的滑菇,近年来从无到有,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经验,形成标准化周年栽培模式。目前该县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唯一的滑菇规模生产基地。其他菌类如:茶薪菇、杏鲍菇、毛木耳、长根菇、秀珍菇等非木生菌也得到较快发展。涌现出了南山、塘后、半圳村等众多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特色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由于措施有力,该县食用菌产业在香菇生产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亮点频现。目前,该县有食用菌栽培、管理等技术人员2000余人,大小菌种厂20多家,科研所2个,全县有8000户农民栽培食用菌。据统计,该县2011年食用菌产量达到13379吨(干鲜混合),产值4.2177亿元,较2009年增长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