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栽培灵芝正名


    【发布日期】:2012-08-01  【来源】:易菇网  【作者】:中国科学院
    【核心提示】:课题组成员赴四川灵芝的模式产地采集获得了可靠的标本,并采用ITS、IGS和rpb2三个基因片段对包括目前广泛栽培的灵芝在内的7个相关物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灵芝与四川灵芝为同一物种。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两方面的证据,四川灵芝被证明是目前广泛栽培灵芝的正确名称。
      灵芝自古称“瑞草”,作为传统中药被中华民族使用的历史已近两千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吉祥、如意、神圣、长寿等美好寓意。灵芝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被列为“草部上品”,现代医药研究也证明其对人体具有多种功效。“灵芝”在广义上包括分类学上的灵芝科及其近缘科属的种类,而在狭义上就是指目前已被广泛栽培的灵芝这一个特定的种类。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次成功人工栽培这一物种,目前其栽培技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省区,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并正向世界上其他国家扩展,形成了一个具有年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巨大产业。但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真菌,其正确的科学名称一直没有得到澄清。

      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灵芝的真菌学家邓叔群院士于1934年记录的4个灵芝种类中就包括了狭义的灵芝,并将其鉴定为“Ganoderma lucidum (Cutis) P. Karst.”。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上世纪九十年代,分子系统学方法应用到了灵芝的分类研究中,中国栽培灵芝的名称受到了质疑。多个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的“G. lucidum”与产自英国的真正的G. lucidum并非同一物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大型经济真菌课题组姚一建研究员早在1996年就对中国栽培灵芝的名称问题提出疑问,并开始了不懈的探索。最近,该课题组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该物种的上百份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比较,发现其宏观形态多变,而一些微观特征相对稳定。中国栽培灵芝与G. lucidum及其他具有似漆样光泽的相关的种类在微观形态上差别明显,而与1983年自我国发表的一个新种四川灵芝(Ganoderma sichuanense J.D. Zhao & X.Q. Zhang)十分相似。课题组成员赴四川灵芝的模式产地采集获得了可靠的标本,并采用ITS、IGS和rpb2三个基因片段对包括目前广泛栽培的灵芝在内的7个相关物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灵芝与四川灵芝为同一物种。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两方面的证据,四川灵芝被证明是目前广泛栽培灵芝的正确名称。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