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6日,由于前一天部队官兵进入,对道路进行了抢修,作为此次岫岩洪灾重灾区的牧牛镇、三家子镇终于通车,但通讯仍旧中断。
当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一直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牧牛镇。此前,记者曾多次到过牧牛镇和三家子镇这两个岫岩最北部的乡镇,两个乡镇都以出产香菇闻名,特别是牧牛镇更是有着“中国香菇之乡”的美誉,两个乡镇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如今,此前的一切繁华被无情的洪水冲击殆尽。一路上,映入眼帘的不是一望无际的田地,不是鳞次栉比的食用菌大棚,有的只是被洪水冲毁的道路、房屋和庄稼,以及时不时满载抢险物资、在破损的道路上摇晃行走的救灾车辆。
进入牧牛镇,情况更为严重,许多桥涵被冲毁,作业机械正在忙着抢修。沿颠簸的公路一路向西北,就是牧牛镇乃至岫岩香菇的主产区益临村,由于地处深山,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香菇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也是因为地理位置,致使益临村成为此次洪灾中的重灾区。由于抗洪抢险部队的到来,益临村的部分道路已经修复,但仍有近10公里通往村庄更深处的道路没有修好,只能步行前进。一场洪水,让曾经富甲一方的益临村返回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灾情发生后,许多村民不得不步行到能通车的村路上,然后或骑车或搭乘农用三轮车,到近二十公里外的镇上购买生活物品。
作为香菇的主要产区,益临村的香菇大棚损失惨重。“河的南岸是成片的香菇大棚,这次基本被冲毁了。”据村民们统计,此次有上千栋香菇大棚被洪水冲走。没有被冲走的香菇大棚也不容乐观,因为道路不通,错过了香菇采收的最佳时机,以前每公斤能卖六七元钱的香菇,如今只能卖一元钱,还不一定卖得出去。由于电力无法供应,收购商只能靠柴油发电机发电对蘑菇进行烘干处理,来不及烘干的只能露天晾晒。丢弃的香菇顺流而下,腐烂的香菇倒在河滩上……曾经菇香满谷的小村落,如今被腐烂的菇臭味所包围。
作为村民口中第一个进入益临村深处的“外人”,记者随众村民深一脚浅一脚地沿河而上,越向山深处走,景象越惨重:路旁满是被冲毁的桥梁、房屋以及香菇大棚。“我家的房子和大棚,还有包括三轮、轿车在内的5辆车都被冲走了。”一位村民欲哭无泪,而这样的情况在益临村并非个例,一场洪水,让村民们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现在我们真的太需要帮助了!”临出村前,一位年逾古稀、两眼通红的老人拉住记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