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北京通州区委宣传部获悉,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将于8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通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微博)等国际组织代表,40多个国家的食用菌方面的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及管理人员,以及国内有关部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的代表,共计600多位嘉宾齐聚通州,一同目睹通州食用菌产业风采,观摩通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活动期间,通州区食用菌产业园将正式成立;举办非政府性学术论坛,主要议题包括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与质量控制、产后加工与市管理、营养与药用、菌种制作与栽培技术、菌根菌;组织与会代表观摩通州3处食用菌生产现场。
北京市场60%以上份额的食用菌来自通州。林下养菌是通州区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的平原地区林菌生产模式,目前生产面积已达1万亩,该技术推广应用于京郊大兴、房山、平谷等区县和河北、河南等省区。近年来,通州不断加大招商力度,相继成立了系列大中型、高标准食用菌生产企业或基地、食用菌村和种植基地,为通州区现代科技农业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食用菌生产的技术瓶颈在于菌种的培养和生产,鉴于这种情况,通州区组织协调成立区域性香菇、白灵菇菌种菌棒供应中心,确保了全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次大会观摩的通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核心区位于永乐店镇,总占地面积1500亩,新建了食用菌菌种育繁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场、中国食用菌品种展示园、中国食用菌设施生产模式展示园、北京林菌生产模式展示园和食用菌文化馆,主要展示中国式食用菌菌种生产模式、中国食用菌主要品种和配套栽培模式。
为了举办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两年来,通州先后引进资金3.6亿元,相继实施了10余个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推动全区食用菌生产量实现跨跃式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区林地食用菌生产面积从2010年的5000亩增加到目前的10000亩,棚室食用菌生产面积从2010年的500亩提高到目前的2000亩,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从2010年的4万平方米增加到6.8万平方米,共引进和示范推广了白灵菇、金针菇、双孢菇等十几个食用菌品种,全区年产各类食用菌6万吨以上,产值7亿元。产品除供应北京市场外,部分还远销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