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日,中国农业大学赴湖北随州实践小队一行7人在当地展开围绕无公害食用菌种植情况、环保科普两大主题的系列活动。实践活动期间,小队成员奔赴九里弯村、吉祥村等地入户访谈,同时通过分发资料、张贴挂图的方式将环保科普知识送入田间地头。
实践中,小队成员首先来到万和镇人民政府,在与当地领导的交流中了解了万和镇及下设村的人口、经济、环境情况。随后,小队成员奔赴九里弯村、吉祥村等地,采用入户访谈的方法,就村民种植以香菇、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在调研中发现,香菇种植业是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多采用家庭个体散户种植的模式,主要种植及收获流程简便易行,同时种植户均掌握了种植香菇的核心技术,香菇商贩入户收购则是香菇种植户生产的香菇的主要销售渠道。当谈到目前种植香菇面临的最大困难时,收购价格波动大是种植户集中反映的问题,一位种植户告诉队员,香菇最低收购价格为7元,而最高收购价格可达40元,且不同年份的收购均价差别较大。干旱季节用水困难、香菇生长周期长、目前种植菌种单一且选种新品种风险大等问题也是村民在现阶段种植食用菌中面临的困境。
在无公害食用菌达标情况的检测调查中,队员了解到当地香菇、木耳的种植场地多位于深山中,但有一部分菌架搭设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公路旁边;灌溉水以河水、井水为主,生产的主辅材料均未添加农药、激素等添加剂;有70%以上的香菇生产场地与生活区不分离;在农业再循环方面,菌袋有专人回收可再次加工利用,废菌棒则作为柴火燃烧供村民使用。
在吉祥村的实践活动中,小队成员与被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灵芝种植户深入交流了种植经历并参观了灵芝种植园。种植园采用黑色透明纱网覆盖,营造半阴半阳的种植环境,种植灵芝品种为韩芝,生产灵芝多出口销往国外。灵芝种植户告诉小队成员,灵芝的种植技术要求高,他全凭自学并抓住每次向专家请教的机会获取大量种植经验,在选址方面更是让他费劲了心思,不仅要考虑水源的便利性还要考虑土壤、交通和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灵芝良好的长势报答了他一年的精心栽种。将眼光放长远、敢于创新、不畏艰难,这位灵芝种植户告诉小队成员,这就是他的成功秘诀。此后,小队成员还创意性地趁镇上赶集之时,开展环保知识普及和知识问答活动,吸引了村民的关注。
小队成员表示,经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了解了基层国情,收获了实践能力,为队员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农大人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