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李恩:下岗工人创立新型企 一等草菇直供港澳


    【发布日期】:2012-08-28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辉
    【核心提示】:经过5年发展,目前合作社已成为集种植、收购、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种植房间(标准房,约55平方米)达到8000间,种植面积达到44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近1.3亿元。李恩的草菇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和香港、澳门,还有一部分销往重庆、武汉等较发达的内地城市,年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销售到香港、澳门地区所汇达到1440万港币/年。



     

          “全国酒店、菜市场里供应的八成草菇,来自我们广州白云区。香港、澳门菜场、超市销售的绝大部分草菇也都来自我们。”广州市白云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
           从广州市区出发,沿着广花公路到达白云区才江高镇,沿着镇上的公路拐向一条土石路,就看到全国最大的草菇种植地。广州人李恩是当地最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草菇的。他担任社长的白云区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年产值数亿元的大型经济组织。亚运会餐厅中使用的特供草菇,就是来自他的种植场。有当地人称李恩为“草菇大王”。羊城晚报记者近日探访了这个合作社。
         “跟公司不一样,合作社的生产模式有自己的特点。不过也是规模化生产。”李恩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下岗工人创立新型企业
            李恩实际是失业之后无路可走才开始创业。
            2000年,李恩所在的广州电饭锅厂企业改制,他成了下岗职工。下岗后,李恩彷徨了一段时间。2004年,他去爱人的老家白云区时,发现草菇的种植前景很大,但是当地的农民都是独家独户种植,“农民们单打独斗,在市场销售、议价能力、物资购买方面,都没有优势。”
           李恩看到了其中商机后,随后开始张罗起草菇规模化种植,当年就成立了一个农场。“一开始我只是组织农民一起种植草菇,也没想到成立怎样的组织。”李恩说,农场以不确定的身份断断续续经营了3年后,到了2007年7月,国家颁布相关规定,李恩开始办理手续,给草菇种植一个合法的身份,他的合作社也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企业”运作模式。
          “当年国家颁布了合作社相关法律,我们立刻去注册了,随后农场正式成为合法的法人,有自己的营业执照,”李恩说,他开始一步一步将分布在江高、人和、蚌湖等地的65个菇农组织起来,“过程并不轻松,需要说服大家,有合作社这个组织,单个的菇农开始统一起来,议价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合作社的管理方式有自己的特色,目前该社有66名成员,其中农民56名,成员们有数十至数百间菇房。合作社设有由7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和7名监事组成的监事会。菇农和合作社之间是松散的合作关系:菇农所需的菌种、肥料、农药、产品质量提升都是合作社负责。同时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给菇农们做专业培训。为了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的职能,广州市供销社也委派了2个代表通过选举担任了合作社副理事长和监事。
           经过5年发展,目前合作社已成为集种植、收购、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种植房间(标准房,约55平方米)达到8000间,种植面积达到44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近1.3亿元。李恩的草菇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和香港、澳门,还有一部分销往重庆、武汉等较发达的内地城市,年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销售到香港、澳门地区所汇达到1440万港币/年。
         “李恩的合作社是我们白云区成立最早、最有特点、规模最大的合作社,该社的产品都是品牌化销售,可以溯源,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广州市白云区供销社下属的供销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2012年这个合作社刚刚被该区评为“龙头骨干示范专业合作社”。

          一天产35吨草菇 一等菇直供港澳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家合作社。一进合作社,就闻到浓烈的发酵气味,社长李恩介绍,这是种植草菇的原材料———棉花下脚料散发出来的。
         “鲜美的草菇其实都是棉花下脚料培养出来的。棉花抽绒去籽后成为培养基,一般培养基转化率在22%左右,一百斤培养基产出22斤草菇。棉花下脚料在生产草菇过程中,会发酵散发出浓烈的味道,其实这是在生产。”李恩在一间种植房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棉花下脚料作为培养基的纤维最为丰富,“这些棉花下脚料来自全国各地,湖北湖南山东新疆的都有。”
           菇房里面其实十分热,这样才能保证草菇的生产,由于菇房太多,合作社也雇用了不少外来工负责管理,工人们都是光着膀子在闷热的菇房中劳动。
           白云区供销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李恩的草菇合作社成功之后,白云区还成立了不少类似的草菇种植合作社,该区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菇种植地。目前类似这样的合作社,一天可生产出35吨草菇,一年可以出产约80万斤草菇。白云区的草菇也占领了全国各地市场。
          “目前广州市面的九成草菇,来自白云区的种植场。全国吃的草菇,八成是由白云区种植的。”区供销总公司负责人介绍,香港和澳门市面吃的草菇,也大部分被白云区的种植场垄断。
          “亚运会特供的草菇就是我们种植场生产的,我们的一等品草菇是供给香港、澳门的,香港的消费量比广州大,每天需要1.5万斤。二等三等运到国内其他地方,四等供给广州市场。”李恩拿着一等草菇和四等草菇给羊城晚报记者辨别,记者看到一等草菇的个头是四等草菇的两倍大(见图)。
         “一等品的口感更好,不过价格也高,批发价是18元/公斤,四等品是11元/公斤。”

             “36小时保鲜”靠质量认证
           “草菇特别容易坏,买回去之后,吃不掉的要洗干净,用开水过一遍,用冷水冷下来。放在冰箱里,这样可以留一两天。”有菇农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草菇实际上是个快消品,对保鲜性要求十分高,从生产出来到最后被消费掉,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36小时之后,草菇的口感就差很多。这对草菇的销售、品牌认知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有自己的质量认证制度,每个出厂的草菇都有编号和合作社名字。这保证所有销售出去的草菇都可以追溯到产地。”李恩说,合作社已经不是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而是一种专业的规模化运营。“在国内的分销体系上,类似家乐福、百佳超市都有我们的产品。”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李恩表示,会加大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同时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草菇种植、销售中来。

     
    关键词: 草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