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县依托资源优势,强化扶持引导,努力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取得良好效果,全县食用菌生产区域遍布22个乡镇,其中建立基地乡镇16个,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达9万余人,占全县农民总数近三分之一。食用菌年产值超过4亿元,已占农民总收入的10%,专业户食用菌产业创收已占家庭收入的80%。食用菌已经成为农民的“致富菌”。
强化培训服务提升科技含量。县政府制定扶持奖励政策,每年财政出资不少于300万元,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推广部门采取技术入股、科技对接等形式进入食用菌产业项目;积极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参与食用菌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市场经营管理及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每年向菌农发放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手册近万册,并不定期对菌农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科学引导菌农改良生产品种,全县食用菌生产品种包括地菇、杏鲍菇、平菇、木耳等10余种。。近三年落实科技合作项目十余项,提高了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强化引导扶持推动规模发展。建立基地乡镇16个,培育专业村43个,引导和带动农户扩大栽培规模。利用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大力扶持食用菌生产典型户350多个,用典型的成功经验和示范作用激发农民的种植热情。扶持33家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进食用菌加工向深、精、细方向发展,保证订单农业顺利实施。扶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4个,带动农户1.2万户,提高菌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科学解决原料促进持续发展。坚持多措并举,科学解决天然林禁伐后食用菌生产原料(锯末子)紧缺难题。一是建立食用菌原料林基地,每亩补贴苗木款50元。目前全县每年新发展原料林6000亩。原料林由林业部门发放专业林权证,专林专用,3年轮伐一次,年采伐量达40000立方米。二是利用天然林和封山育林抚育采伐指标,每年解决原料2万立方米。三是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将过去用作烧柴的部分秸杆、林产品加工厂锯末、枝柴等集中用作食用菌培养基,每年可解决4万吨食用菌生产原料。四是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反季菇、地栽菌、草腐菌,鼓励企业大力经营鲜品菌,以此减小食用菌生产对林木原料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