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野生红菇产量喜获大丰收,让这里的村民喜上眉梢。容县山区农民都说,这是容县政协帮助他们找到的致富“金钥匙”。
容县一些乡镇的山上生长着野生红菇,属珍稀野生食用菌,在广西及广东、福建、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居高不下。过去,当地农民不懂得野生红菇的科学管理,红菇产量不高。为此,容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就如何提高野生红菇产量进行调研,并与有关技术人员和育菇能手潜心研究,反复实践。在此基础上,县政协委员在今年政协全会上提出了《关于大面积普及科学管理技术,提高红菇产量的建议的提案》,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为了把科研成果尽快应用到野生红菇的科学管理中,容县政协又配合科技、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对菇农代表进行技术培训,请他们到野生红菇高产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广大菇农。
野生红菇生长的先天条件是必须有红椎林,产量不高主要是红椎林分布不均。为此,容县政协委员配合农技人员指导菇农将过密的红椎树移到过疏处,对大面积的杂木山进行垦荒炼山后,重新种上红椎树,并调整光照度,引来山泉水,用木桩或水泥柱拉起遮阳网,让野生红菇的产量大幅提高。据预测,今年容县野生红菇干品总产可达19.2万公斤,总收入可望达到1.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