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食用菌种植高峰期,基地每天蒸种达8000余斤,雇佣工人60多名,每天大约能装1万个食用菌栽培袋,去年,基地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5万袋,创产值30余万元,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17万袋,总产值突破35万元。”近日,在汤阴县刘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李新平信心十足地告诉笔者。笔者还看到,菇农们有的在忙着蒸料,有的在忙着接种,有的在装栽培袋,忙而不乱、有板有眼,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是汤阴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该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技强菌”、“市场活菌”两大战略,使以食用菌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不断壮大,菇农收入持续增加,逐步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全行业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汤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列入农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支持,每年扶持发展食用菌的专项资金达到300万元,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了扶持奖励政策,成立了汤阴县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行领导目标责任制,细化量化目标任务,责任到人,有力地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该县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逐步完善了食用菌标准体系,使全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目前,已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个,向基地、农户辐射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基地产品和产业不断升级,并且鼓励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社申请注册食用菌产品商标,现已注册“一条腿”、“金瑞翔”、“易发”、“岳乡鑫洋”、“易乡凤冠”等商标。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该县加大食用菌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设力度,先后培育汤阴豫鑫、健丰、汇元、创新、易祥、诺金等食用菌龙头企业6家,经营业绩和社会信誉良好,并获得了HACCP、QS等相关认证,全县食用菌龙头企业年加工脱水金针菇1500吨,各种即食食品5000吨,金针菇挂面2000吨,年消化食用菌鲜品2万余吨,占全县食用菌总产量的20%以上,建立起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000余户。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县积极开发菌糠多种利用途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资源—产品—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农业模式,提高了菌糠等食用菌下脚料的利用率,逐步形成了“玉米种植→玉米芯→木糖(醇)→木糖渣→食用菌→菌渣+鸡粪→有机肥还田”和“麦秸+鸡粪(牛粪)→食用菌→菌渣→有机肥还田”两条循环经济链条,每年转化木糖渣2万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8万余吨,可使5万吨有机肥还田,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