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一位年仅34岁的农村青年妇女,自2008年5月以来,在赣榆县老专家技术服务团的指导下,从一个占地3亩、两个竹架大棚发展到今天拥有120亩土地、200个钢架大棚的食用菌基地,成功地展现了时代女性“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拼搏奉献精神。
妇联“四送”活动,激发创业热情
陈晓,1978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一户清贫的农民家里,和其他人一样,吃的是粗粮,住的是要倒塌的土房,靠仅有的几亩土地生存,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穷则思变,她一直在寻找能够带领百姓致富的新路子。2008年5月,赣榆县妇联在门河镇组织“‘五老’人员送科技、送医疗、送文化、送致富门路”活动。陈晓马上报名参加了“四送”活动中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在高级农艺师、原县蔬菜技术指导站站长朱汉余老师的亲自指导下,从此对食用菌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她自费南下浙江、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在看到当地农民都靠种植食用菌走上了富裕之路后,更加坚定了她发展食用菌的决心。几个月来,她通过免费打工、拜师学艺等方式,逐渐掌握了食用菌的种植、管理技术,为回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方筹集资金,正式启动创业项目 2008年6月,学成归来的她,东挪西借,凑了8000块钱在自家的田里架起了两座大棚,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本地没有做食用菌原料的木屑,她就骑着自行车到山东临沭去找,每一次驮着200多斤的木屑往返一百多公里,有时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11点多;没有灭菌的锅炉,她就用家里做饭的草锅,上面用石块压着进行菌棒杀菌;为了观察食用菌的发菌情况,白天黑夜呆在竹棚里,有时一呆就是三四天,忘记了吃饭。特别是夏天,蚊叮虫咬、高温蒸晒,她不叫苦;少觉忘食、东奔西走,她不叫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她培育的杏鲍菇终于出菇了。杏鲍菇的产量、品相都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陈晓成功了!当年,这两个竹棚培育的一万个菌棒不仅让她还清了借来的8000块钱,还赚了近2万块钱。接着,她再接再厉,用挣来的钱加上银行的贷款,把食用菌菌棚扩大到了20个。到2008年年底,陈晓的食用菌菌棚达到了40个,年收入过20万元。
艰辛创业路,勇敢挺过来
其实,刚自主创业的她,也曾受到周围邻居的猜疑、嘲笑,说她不自量力,说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有说她想钱想疯了。但她无暇顾及,她深深知道,只有谦虚谨慎,扎实苦干,才能成功。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栽培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她在自己的食用菌菌棚里,边干边摸索。不仅从新华书店买来食用菌方面的书籍自学,而且拜赣榆县蔬菜技术指导站老站长,已退休的高级农艺师朱汉余为老师,请朱老师到地里来指导。同时还经常请县关工委的领导帮忙,请来市农业局、科技局的退休老专家到田间现场赐教。
在她搞20个大棚的时候,由于劳累得了感冒,两天未能到菇棚去,再加上经验不足,其中有两个棚子的菌棒受到杂菌感染,两万菌棒全部报废,受到了别人的冷嘲热讽。县关工委的领导知道后,从省农科院请来老专家,在老专家的指导下,用报废的菌棒重新消毒,做其他品种的食用菌,使损失降低到了最低。 创业之路坎坷泥泞,个中酸楚只有她自己清楚,也只有她一个人来担,但困难并没有吓倒她,因为她心中燃烧的致富奔小康的理想依旧炽烈。
做大做强企业发展,一人富带动大家富
陈晓成功了,原来猜疑她、嘲笑她、等着看她笑话的人终于信服了,并纷纷找到她,提出要跟她学习,一起发展食用菌来发家致富。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陈晓深知,食用菌产业要做大,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带动周围的农户一起干,才能干出名堂。当时,家人劝她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千万不能把技术教给别人。但陈晓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2009年4月,陈晓牵头成立了赣榆县门河镇兴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为农户实行“统一制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促使了食用菌种植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目前,合作社拥有占地120亩的装配式钢架200个,年创产值8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90个,拥有社员48人,社员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 今天,当人们问到,发展食用菌产业从艰难起步到今天的收获,有什么可让人借鉴的经验时,陈晓笑着说:“兴产业、先示范,做给农民看,抓培训,传技术,教会农民干;建组织,作后盾,帮助农民办”。创业难,守业更难,我还要继续努力,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陈晓一步步地沿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和既定的目标奋斗着,用无声的行动攒积着一点点、一滴滴实实在在的成绩。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在各级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她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年利润100万元以上,并通过示范、推广等方式辐射带动500户以上农民,引领广大农民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门河的"三农"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梅花香自苦寒来。各级政府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2012年当选为赣榆县人大代表,并被赣榆县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女能人”,2011年被门河镇授予“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