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食用菌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快速发展条件具备。鲜香菇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控量权和控价权体系,成为国内唯一能够全年单品种生产出菇的地区,改写了我国香菇生产传统以来只能季节性生产的历史。截止2012年6月,全市食用菌总产量已达17760吨,实现销售收入6190万元,食用菌从业人员达到了1500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全市种菇农户5000余户。其主要特点:
一、引龙头,促发展。从山东引进资金成立了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该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05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建设期3年,2011年已投入3000万元,今年一期工程已经结束,生产菌棒1000万棒,菌棒和鲜菇销售收入6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一香菇生产加工企业,产品80%出口,年可创汇3000万美元以上。
二、优环境,上规模。保山市供销社积极履行食用菌产业管理职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发展。分别从国家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累计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300余万元,协调云南大山合公司、保山富群公司、保山利根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2万亩。各县区已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3个;建立大宗交易市场35个,交易品种20多个,交易金额6100万元;一般生产基地18个,基地面积1560亩,产量825吨;专业从事食用菌人员1991人;规模化食用菌龙头企业6家。
三、合作社带动,效益有保障。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做到了“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信贷、统一交售”一条龙,扎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二是引导菇农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对接,按民事法和有关经济法规,建立紧密的利益风险联结机制,做到权责明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违约受处。
四、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指导各县区制定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了产业发展措施和扶龙头、促带动、固发展的产业发展之路。(保山市供销社提供食用菌产业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