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晨雾还未散尽,聊城东昌府道口铺顾庄村食用菌基地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正忙着维修食用菌大棚,筑棚体、搭架子、竖立柱,蒸菌、拌料、装袋……
循着一阵马达声,记者来到一个已经蒙上遮阴网的大棚里,只见4个人正忙着装菌袋。马达声是一辆停放的农用三轮发出来的,农用三轮带动一个搅拌机,棚主张云利往搅拌机里填培养好的菌料,张云利的父亲负责在出料口接料装袋,张云利的妻子负责将菌袋扎紧,儿子负责摆放菌袋。张云利对记者说:“俺今年备下3万5千公斤棉皮,是去年的3倍。”
在苏冬军新开挖的菌棚里,七八人正在搭棚体。“一、二、三,起……”一声号令,一根长20米碗口粗的竹竿被六双大手稳稳地搭在东西两面墙上。苏冬军的妻子张海华将一根根细竹竿每隔20厘米搭在棚顶上,另外2名妇女用细铁丝将细竹竿的两端固定在粗竹竿上,不到2小时,棚体就搭建了一半。
走出苏冬军的菌棚,朝公路两侧望去,二百多个蘑菇大棚错落有致,绵延成一道风景。村支书苏殿臣说:“今年村里按照扩棚、扩户、扩量的思路,优先为46户新种植户安排了场地,协调农电站架设了专线,并聘请专家授课3次。今年种植3万公斤棉皮的食用菌大棚达到80个,规模达60万袋,同比增长115%,可年产蘑菇100多万公斤。”(原标题:“蘑菇村”里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