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笔者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潘庙村养菇大户王振祥的蘑菇大棚里看到,七八个农民“钟点工”正在棚里忙碌地采摘着一个个水灵鲜嫩的灰平菇。王振祥告诉笔者,这1.1万平方米可产鲜菇22万公斤,按现在市场价至少可获纯收入19万元。除去销售鲜菇外,还可搞蘑菇腌渍或是深加工,销给郑州客商,收入十分可观。
早在上世纪末,王振祥就开始转行种蘑菇,尝到甜头后,他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从最初的2000平方米到现在的1.1万平方米,经济效益年年翻番。
王振祥只是郑家镇众多菇农中普通的一个。仅潘庙村,就有400多位像他一样的菇农,全镇食用菌大棚目前已发展到6000个,年产鲜菇7500万公斤,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年增收1500元。在此基础上,该镇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品种发展到灰白平菇、灵芝、鸡腿菇等6个,菇农达2000多人,小小蘑菇成了广大菇农增收致富的“白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