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特色农业在玉环县持续发酵,一些种植户陆续从外地引进了一些特色农作物进行种植,比如三七、铁皮枫斗等。最近,家住干江甸山头村的叶兰平承包了4亩农田,也搞起了特色农业种植——种白菇。
叶兰平的白菇大棚位于干江甸山头村,周围都是农田。当记者日前赶到他承包的农田时,只见在成熟的晚稻金灿灿的映衬下,他的白色泡沫大棚尤其显眼。叶兰平当时正在大棚里观察白菇的生长情况。这批白菇是一个月前种下去的,目前菌丝已经抽出来了。“我们种下去大概一个月差不多了,预计到农历11月就可以收成了,收获期可以一直持续到明年5月。” 叶兰平说。
在白菇的种植过程中,湿度与温度是最重要的两个条件。目前,叶兰平的蘑菇大棚还相对较为简陋,没有先进的控制湿度与温度的设备,只能看时令种植,也就是每年的下半年开始种植,一年只能种一季。叶兰平告诉记者,现在大棚里的湿度和温度控制都是要自己来管理,温度要控制在22℃至23℃左右,湿度也要平衡,必须时刻关注。
为了节省成本,叶兰平还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层种植,一亩土地,叶兰平足足种了7亩白菇。记者在现场数了一下,总共有7层竹排,一直排到了屋顶。叶兰平介绍道:“如果只种在地上,那就只能种单层的。这样就太浪费土地了,而且也限制了规模。我们进行多层种植,这样充分利用了土地面积,不仅成本降低了,种植的面积也扩大了。”
虽然白菇投入规模化种植是第一年,但是对于白菇种植的前景,叶兰平还是相当有信心的。他告诉记者,白菇种植在玉环还是新兴的特色农业,还没有人去尝试,所以前景看好。而且他的白菇比起外地运进来的白菇要更新鲜,而且种植过程中绝不使用农药,是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