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会展报道 » 正文

    三明市林业局召开红菇专题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2-11-02  【来源】:三明日报  【作者】:李增祥
    【核心提示】: 与会人员认为,目前红菇产业处于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状态,市场化程度低,营销混乱,真假混杂,未形成品牌,附加值也不高,做大做强,存在诸多难题,尤其是红菇纯菌丝人工培养难度堪比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已难倒几代食用菌研究专家。但我市有500多万亩天然林,做大做强红菇产业有独特的现实和技术优势。

    黄建明/图
     
           10月24日,三明市林业局组织召开了一场红菇专题座谈会。
      上月20日“经济广角”版、《福建日报》10月17日“视点”版相继报道了三明市红菇采集业的现状,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琪玉、市委副书记梁晋阳、副市长詹积富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专题研究,“促进红菇产业的规范持续发展”。
      此次座谈会有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工商部门、食用菌研究专家、村民代表和企业主10多人参加。会议明确提出“红菇产业化”概念,探讨红菇产业化的前景。林业部门还现场给出多项扶持红菇产业发展的政策。
      与会人员认为,目前红菇产业处于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状态,市场化程度低,营销混乱,真假混杂,未形成品牌,附加值也不高,做大做强,存在诸多难题,尤其是红菇纯菌丝人工培养难度堪比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已难倒几代食用菌研究专家。但我市有500多万亩天然林,做大做强红菇产业有独特的现实和技术优势。
     
      挑战一:红菇共生林的家底
      有天然林未必有红菇,但要有红菇必须有天然阔叶林。“全市有8万亩红菇共生林,可年产红菇40吨。”市农业局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专家刘叶高提出这个估算数字后说,确切数据统计难。“一些人半夜去采红菇,就是怕人知道红菇点。”市林业局副局长王丽艳点出了统计最难的是红菇点未公开,村民不肯透露。
      市林业局局长詹学齐主持座谈会。他认为红菇共生林是出红菇的必备条件,要发展红菇产业,必须摸清共生林面积,确定共生林的具体位置,这是做大红菇产业的第一步。
      这项工作开展难度大,目前存在普查技术、人员、经费问题,具体由哪个部门执行尚待明确。
      “已知的红菇林要加强保护,可以做的工作先做。”王丽艳说。
      与会人员建议划出红菇保护区,保护红菇生长资源。大田盂坂村八峰天然菌业合作社曾向林业部门递交过申请,理事长苏光地在会上再次提出要求。
      詹学齐说,保护区可以自己先设,不一定达到什么级别,可以是保护区,或者保护点,重点在保护红菇共生林。
     
      挑战二:合作社推广的可行性
      我市拟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规范红菇资源开发,做大红菇产业。
      苏光地介绍了八峰天然菌业合作社的经验。合作化引入红菇采集的可行性,成为会上争论的一大焦点。“没有合作社,盂坂村红菇做不大,单位产量也提不高。”苏光地说,规范发展后,红菇共生林得到保护,采集规范起来,烘烤出来的红菇品质更高。“盂坂村小,红菇共生林面积不大,红菇生长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盂坂村以合作社发展红菇的做法取得成效,但与会人员认为推广要稳妥。
      三元区中村乡白水村、明溪县夏阳乡良村都是红菇产地,但红菇生长十分分散。两村村主任认为,红菇合作社目前在村里不具可操作性。
      而大田县桃源镇桥山村、梅山乡璞溪村这两个红菇产地,认为可复制盂坂村的做法。两地已提出申请,准备成立红菇专业合作社。
      詹学齐局长认为盂坂村的做法有借鉴意义,但不能简单复制。近期要普查红菇生长资源,挖掘具备成立红菇合作社条件的红菇产地村,每个县确定重点村,引导村民成立红菇专业合作社。
      市林业局当场开出了几项鼓励措施,其中包括,在林业专业合作社项目、林下经济项目、品牌创建工作中,重点扶持红菇专业合作社
      
           挑战三:产业化运作的前景
      “十几年前红菇送到北京上海,因为菇脚沾着泥土,被当垃圾扔掉。”刘叶高说,如今红菇价值倍受重视,北京、上海市民也开始接受红菇。红菇要产业化,推广不可缺少。
      品牌被认为是红菇产业化必由之路。大田八峰天然菌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为所产红菇注册“仙峰”商标,此后申报并被列为“绿色食品”。
      市工商局商管科科长李建平提议,红菇专业合作社可申请集体商标,村民共享。
      专家刘叶高建议,我市的红菇可以借鉴大田高山茶的做法,注册“明溪红菇”统一商标,这样推广更给力。他分析说,全市12个县(市、区)均产红菇,尤以宁化、大田、明溪为多,其中明溪红菇品质最好,在市场上形成口碑。目前我市市场上的红菇打的牌子多为“明溪红菇”。
      詹学齐局长建议,对创建红菇商标品牌、开设红菇专营店给予奖励。
      产业化的高级形式是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刘叶高介绍说,红菇有特殊的药用和营养成分,目前一些科研单位从红菇中提取抗衰老成分已取得成果,红菇深加工前景广阔。
      与会人员认为,这些工作要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统筹发展。林业部门明确了要重点做好红米槠等壳斗科树苗培育基地建设和产值统计。工商部门重在指导扶持红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农业部门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尤其是林业和农业部门要密切配合。
      “搞了20多年食用菌,政府组织这样的食用菌座谈会还是第一次。”会后,刘叶高说,政府对红菇重视,有望全面激发红菇发展潜力,使红菇产业化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挑战四:人工栽培的梦想
      今年,我市正红菇每公斤价格普遍超过千元,明溪紫云村产的紫红菇已升至4000元。红菇价格高,与目前仍无法人工栽培有关。
      红菇人工栽培是世界难题,原三明真菌研究所黄年来等专家曾探索过红菇人工栽培技术,至今未能攻克。永安市贡川镇一位陈姓老农曾到红菇生长点,完整挖取表土,放进培养袋进行客土培植,长一批红菇后就不再长了。
      刘叶高介绍说,红菇人工栽培目前已实现纯菌丝分离,但分离出来的菌丝无法培育种植,这是攻克红菇人工栽培的关键。
      刘叶高建议,恢复类似原三明真菌研究所的机构,引进高端研究人员,申请项目,力攻红菇人工栽培难题。
      他还建议,在红菇人工栽培未实现之前,农户和研究人员可研究红菇增殖技术。他分享了他总结的主要增殖技术:一是培育与红菇有共生关系的壳斗科树苗,植树护山,培育菇地。二是疏枝清草,调适共生林的光照通风。三是引水喷雾,根据气候和红菇需求,降温增湿。
     
    关键词: 食用菌 红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