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忽降的大雪,让边城绥芬河提前领略了寒意。10月29日,记者来到阜宁镇谷盈社区,在社区微机室里,居民孟凡香正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查找木耳培植技术,仔细阅读、记录。
孟凡香说,今年上秋时她种植的木耳全部出手,3.6万袋木耳纯收入8万多元。加上2011年种植木耳收入的7万元,她赚到了从农民变城镇居民后的第一笔创业资金。
过去,孟凡香是东宁县绥阳镇菜营村的一位农民,2010年绥芬河与东宁交界的五花山水库开始建设,菜营村整村搬迁至阜宁镇,孟凡香成为谷盈社区的居民。身份的突然转变,又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孟凡香和乡亲们曾一度恐慌,担心未来的生存。就在他们心里没底的时候,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及时公布了安置规划,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按照省委提出的“绥芬河要在3年内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要求,绥芬河市提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根据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五花山水库、牡绥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绥芬河市将辖区宽沟村、绥阳镇菜营村、北沟村统一搬迁到新建的谷盈社区。这里是全省35个新农村省级示范村之一,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的谷盈社区63栋124户一层民宅、13栋二层小楼、谷盈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设施和配套设施均已投入使用。为了解决村民进城后的生计问题,市、镇、村累计投入600万元,在谷盈社区建设之初就规划建成了4公顷的地栽木耳加工区、42公顷的木耳摆放区,同时还免费为每户提供标准化菌棚、看护房,鼓励村民发展副业。
木耳种植让大家得到了实惠,菜营村搬来谷盈社区的60户菌农,生产产值总计600余万元,纯收益达400余万元。据了解,由于气候、水质、管理等因素,该木耳园区种植的黑山、小黑宝等上百种菌种,产品质量、价格都高于附近市县,上秋时被绥阳木耳大市场抢购一空。
同时,谷盈木耳园区的建设还吸收了周边村屯的剩余劳动力,仅采摘地栽木耳雇工一项就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近40万元。在他们的带领下,周边村民也纷纷加入到种植木耳的行列中,从2010年菜营村最早种植的15户,发展到如今阜宁镇所辖的南寒、北寒、北沟、建华、建西等菌农百余户,生产产值达1060余万元。
如今,各个村屯都在大力发展木耳种植产业,建西、北寒等村屯的木耳园区相继开工建设,预计每个棚可为农民增收2~2.5万元。据阜宁镇负责人介绍,阜宁镇已做出木耳产业发展的一系列规划,除开辟木耳园区外,还将扩大木耳集群产业发展,在木耳精深加工上做足文章,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