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11/09/09-17-30-97-8548.jpg)
南川区水江镇,种植户在种植香菇。 受访者供图
规模小、周期长、市场窄,农户们长期单枪匹马闯市场,吃了不少苦头。然而,近日记者从南川、渝北等多户小微企业了解到,重庆市涉农小微企业正通过集约化发展,走出了提升规模、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新路子。
依托微企村 50香菇种植户年入3000万元
和南川大观园打造特色蔬果基地,提升附加值路子不同,南川水江镇长青村则通过建立微企村,促进当地涉农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以前减产了愁,丰收了也愁,愁香菇量少了找不到好买家,愁鲜货2~3天后就烂市不好销。”两年前的陈福木,常常守着仅有的5亩香菇地愁眉苦脸。如今,他已成为南川区铁锣河香菇公司的小老板,香菇种植面积达到46亩,年产量30万斤,较两年前增加10倍。
陈福木将香菇的好效益归功于微企村的设立。他从1992年开始种植香菇,刚开始规模小,稍微大点的经销商嫌弃其货源不稳定,农产品很难销。对此,南川区政府根据该村特色,将其命名为“金佛山香菇微企专业村”。不仅为单个企业补贴资金,为其引进高品质菇类,还派出农业专家进行“保姆式”培训,并出资统一修建了排水、保鲜等基础设施。该微企村像他这样的香菇种植大户还有50多户,全村已累计投资1000万余元,年产香菇480万斤,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供应量占重庆供应市场份额的70%。
据了解,重庆市今年将重点打造50个市级重点微企村、孵化园建设。目前已有29个区县申报微型企业示范村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