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11/22/20-13-51-46-1.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11/22/20-14-36-54-1.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11/22/20-15-52-25-1.jpg)
第六届中国蘑菇节重头戏——2012国际食用菌菌种研讨会11月21日在福建漳州召开。国际著名蕈菌学家、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其产品学会前副主席张树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理事长黄年来、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陈传明,漳州市领导杨建平、黄浦江、柳建聪等出席研讨会。黄浦江、张金霞致辞。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漳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重点邀请农业部国家食用菌菌种委员会专家,美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食用菌菌种专家与会,沟通和交流食用菌菌种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办法。
国际食用菌菌种研讨会发言摘要
食用菌产业发展也需要理性
法律为产业保驾护航为中国食用菌正名
张金霞(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国内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的企业还存在比较盲目无序的状态。由于受到市场、政策、资金等方面波动因素的影响,整个行业性系统发展还不够理性,无法做到科学可持续化。漳州有着“菇都”的称号,其在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希望企业之间、整个行业之间能够多交流,不盲目、不随大流,做到提前谋划,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
法律为产业保驾护航
郡山贤一(日本食用菌菌种协会会长):
现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进行杂交菌种的培育研发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交流,利用菌种杂交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食用菌品种。希望政府能在法律层面,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细化,为参与食用菌杂交培育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多更详尽的保障。
为中国食用菌正名
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
希望我们能把自己国产的、好的菌种保留下来。我们的蘑菇里包括真菌、假菌,这反映了我国正规的菌种在认定方面和审定方面还存有一些误区。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希望大家认可一个定义,就是将食用菌类称作为菌类作物,使其和稻田作物、油料作物具有同等地位。
中国有些好的菌种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但是我们关于这方面的价值认识还远远不够。等到中国食用菌类“名正言顺”之后,无论从品种角度还是从管理层面,都将促进我国的菌类产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