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食用菌区域竞争背景下,各地产品趋同、规划雷同、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带来了恶果:各地普遍都喊什么食用菌的跨越式发展,什么大手笔的规划,什么大手笔的运作。看一看各省各地的协会公布的食用菌产业规划,基本思路大都是一样的,同质化严重,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这样一个食用菌生产大国,显然是太单一了。这样的食用菌产业格局必是恶性竞争的格局。导致产能过剩。我们的菌界缺乏战略眼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发展食用菌区域经济,如果战略规划不好,注定会劳民伤财。
食用菌区域竞争下的产业格局应由市场主导。食用菌区域规划要有坐标点,产业布局要有突破点。一个地方在制订食用菌区域规划时需要弄清楚自己的坐标点在哪里,各省各地应老老实实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发展地方的食用菌产业。无论是食用菌产业之间的竞争还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它都是市场行为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尽管食用菌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和竞争力密切相关,但是地方政府也不能代替市场实现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替市场和食用菌企业做选择。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多少产业链,最后真正实现的并不多,因为违反了市场的基本规律,食用菌企业会做出自己的决策,市场会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在食用菌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和服务平台构建上,该做的是“逆规划”,统观全局,考虑哪些领域不能发展或无法发挥比较优势,把某一地区不能发展的领域列出,把具体发展什么交给企业交给市场。
最后,食用菌区域竞争下的产业格局要梳理好产业和食用菌企业的关系。现在很多地方有食用菌产业没食用菌企业,没有大规模的食用菌龙头企业,而有些地方是有食用菌企业没有产业,没有真正形成食用菌产业链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食用菌区域产业体系应有不止一条产业链,应该横纵交织形成产业集群,一旦某个链条断掉或不景气,食用菌区域产业还将有一定的竞争力,以此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