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乡初冬,霜叶红染,菇棚飘香。
11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食用菌协会、河南省农业厅、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峡县委、县政府承办的2012中国·西峡香菇国际高层论坛暨产销研见面会隆重举行。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李尚元、副秘书长徐晖,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鲍大鹏,省农业领导小组副组长何东成,南阳市委副书记杨其昌、副市长张生起及省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农业、财政、商务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来自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食用专家和客商应邀参加了会议。
11月29日,与会领导和客商先后来到该县香菇种植基地和香菇加工出口企业参观考察,在11月30日举行的中国·西峡香菇国际高层论坛暨产销研见面会上,西峡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培训基地”,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分别与西峡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东东莞爱尚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家家宝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盛源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霞光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食用菌深加工、香菇出口项目合同。
2012年,西峡县香菇总产量17万吨,产值达11亿元以上,综合收入25亿元。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香菇产业。香菇产业已经成为支撑西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实支柱。
“正是因为西峡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发展理念,立足比较优势、区域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高效有序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科学管理、加工、营销体系,才培育出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香菇产业。” 西峡县委书记摆向阳揭秘。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
本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西峡香菇产业提出了“限额采伐,控制规模,调整结构,草木并举”的食用菌发展思路, 全面禁伐天然林,实施菌材外购计划,实现了生态植被的有效修复,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标准化”流程的细节魅力
无论是沿312国道进入西峡,还是沿311国道穿行西峡北部山区,处处映入眼帘的都是整齐有序的标准化袋料香菇种植大棚。对全县所有基地都按面积和规模进行编号,对全县所有菇农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基地种植、原料收购、加工、储存、检测每一个环节,都按国际标准,制定标准化流程,采取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形成标准化生产“流水线”。西峡香菇已连续三年通过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高效有序的质量控制体系
西峡是河南省“香菇质量出口安全示范区”。
“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是全省唯一的县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
为确保香菇产业化集群建设和香菇出口高效、有序进行,西峡建立了上挂省、市主管部门,下连千家万户的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高效、有序的香菇产加销质量控制体系,西峡香菇质量控制体系和西峡香菇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全县香菇栽培成功率、花菇率分别达到95%、60%以上,技术普及率达到98%,提高了质量安全保障。两年来,香菇新品种推广30万袋,新增产值210万元,创收外汇30万美元。
产加销联动的“链条效应”
西峡香菇现在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 2011年西峡香菇出口创汇2.8亿美元,截至今年10月份,全县出口创汇1.07亿美元。
西峡香菇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等部委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西峡被国家标准委设立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香菇之乡”。
“正是因为用生态理念发展香菇产业,西峡才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菇中珍品,西峡香菇产业才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西峡县县长李德成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