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江山根根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包装一袋袋新鲜的白菇。公司总经理姜莉勇介绍,包装好的白菇准备运往江山农贸城销售,一天要运好几趟,一袋白菇有时可卖到六七元。
“前些年行情好,菇农也赚到了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户种菇分散、成本高的劣势逐渐显现,一无品牌,二无稳定的销路,难以赚到钱,甚至亏损。”2006年,姜莉勇瞅准商机,在生态环境优越的永兴坞村,租来50亩土地建起了厂房,开始了工厂化种菇。他舍得投入,从拌料、接种到出菇、采摘再到废菌棒处理全是工厂化流水生产线。并且,在每间菇房配有一套控温设备。
在出菌房里,一袋袋白菇光泽白亮,长势良好。姜莉勇介绍,通过空调设定温度,保持6℃—7℃低温,确保室内干燥,这样菇体含水量较低,不易腐烂,保质期相对较长,每公斤市场价比原来提高2元-3元,原材料每袋要便宜0.2元—0.3元,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不受季节影响,天天能出菇,每年生产三四百万袋,减少了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姜莉勇介绍。
除了引进先进设备,公司还注重研发,更新、培育和稳定新品种。姜莉勇虚心向专家、有实践经验的菇农学习。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菌种试验,对菌种进行了更新,创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耐贮存的优势良种,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深得市场欢迎。在原料使用上,公司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种植菌草近20亩,代替了昂贵的棉籽壳、木屑等原材料,有效减少20%成本。他还从福建大学引进了“再生法”的种植技术,并通过实践,白菇产量比原来提高20%以上,白菇品质也明显提高,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白菇产业中得到全面推广。正因为在种植技术上的革新与带动,2008年,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目前在我市白菇产业中仅此一家。
面对近几年的用工等成本上升,有人因为亏损退缩了,或中途改行,姜莉勇却一心一意坚持在白菇的园地里继续耕耘。姜莉勇表示,公司近两年在巩固开拓新市场,将产品销往杭州、宁波、福州、南昌等地,同时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投入新设备,使白菇产业走出一条现代化、高效益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