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吉林省科技宾馆召开了一个有关吉林省食用菌栽培与生产的特殊会议,在这个会上,省、市领导和科研人员全都坐在台下,而讲台上的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台上,没有稿子,农民却讲得口若悬河;台下,没有架子,领导和科研人员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2004年年初以来,吉林省生物所新领导班子利用本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力量,以及长白山经济真菌资源库,办起了免费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面向全社会培训了800余人。经过培训后,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民不但开始自己种植食用菌,有些还当起了经济人,带领周围的农民共同致富。?
来自公主岭市的农民万海明是这次交流会上的主要发言人之一,去年6月,他在吉林省生物所向该所的农民研究员马青禄学习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技术,回到家后他一边自己栽培食用菌,一边做经济人,向周围的农民出售菌种,他告诉记者:“一年下来,我在庄稼一分钱不少收的情况下多赚了4万多元,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谁说农民不能赚钱,只要有技术,瞅准了路一样可以致富奔小康。”在万海明的带动下,他周围的乡亲们也都开始栽培食用菌,平均增收1到2万元。?
跟万海明一样通过栽培食用菌富起来的农民有近200人,他们都是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的免费学员,一位来自辽宁的学员告诉记者:“生物所不但教我们技术,还回收我们的食用菌,只要我们肯干,绝对不愁没有销路。”?
看到菇农富起来了,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的王树贵所长和马青禄研究员又开始了更长远的打算,他们要让更多的农民通过栽培食用菌致富,要让吉林省的蘑菇形成一条产业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今年吉林省生物研究所还将免费培训1000人,并将成立生物技术学校,专门招收农村的初中毕业生,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自己当老板。(郑原驰 记者:林桂清)
来源: 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