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罗贯拉着整车的蔬菜从泌阳香菇市场门前走过,他都会忍不住朝里面看上几眼。10年前,他在这里做香菇批发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不得不改行做起了蔬菜批发生意。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香菇生意每况愈下,他也不会转行。
近日,记者来到泌阳县采访,了解香菇产业的“前世今生”。
泌阳香菇市场内冷冷清清,大棚下存放的不是香菇,而是水果。
市区超市里出售的香菇酱,都是从南阳“进口”的。
香菇种植业曾盛极一时
多年前,泌阳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认定为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之一,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菌品集散地,所产花茹有“甲天下”之美誉。
谈起泌阳香菇的发展史,泌阳县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禹宗本很有兴致。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泌阳县农业经济发展很薄弱,养鸡、养鸭等产业远远没有形成规模,农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收入增幅相对缓慢。当时的泌阳县四大班子领导下决心寻找一条经济腾飞的道路。
经过科学论证,大规模种植香菇、建立专门的香菇交易市场成为共识。
1998年,全国香菇技术研讨会在泌阳县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000多名客商参加。禹宗本说,当时,泌阳县的宾馆客房全部满员,部分客商只好到驻马店市区住宿。
1999年,全国香菇新产品、新技术经济贸易洽谈会在泌阳县召开。
2002年,泌阳县举办国际香菇研讨会。“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交易额达6.2亿元。”禹宗本说。
福建、浙江、北京等地长年有1000多人在泌阳县大量收购香菇。泌阳香菇俏销美国、韩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泌阳香菇产业风生水起,菇农康先照被文莱人博尔基亚聘为香菇种植顾问。博尔基亚则只吃从泌阳进口的香菇。
香菇成了泌阳县的名片。香菇让泌阳县声名远播,让泌阳农民走向世界。
部分种植户改行
当年,泌阳县采取种植补贴、提供技术培训等形式鼓励农民种植香菇,提高农民种植香菇的积极性。
泌阳县象河乡汪庄村是一个香菇种植专业村,也是泌阳县发展香菇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该村,记者看到,村民们的住房都是干净、宽敞、漂亮的楼房或平房。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是村民们普遍的交通工具。
村民们说,他们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是靠种植香菇。但最近几年,他们发现,种植香菇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给他们带来大把钞票了。
六七年前,每天他们把一袋袋香菇拉到香菇市场,不等太阳升起,香菇就能卖完。但最近两三年,生意不好做了,即便香菇卖出去了,也赚不了多少钱。
曾经的香菇种植户王帅现在在一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挣100多元钱。他说:“种植香菇,忙活几个月还不如打工一个月挣的钱多。啥能挣钱干啥,我早就改行了。”
另一名菇农对记者说,以前,种植一袋香菇,政府补贴一元钱,现在补贴没有了,种植香菇用的锯末的价格也由以前的0.2元一公斤涨到了0.52元,菌种价格、人工成本也都涨了很多,香菇的价格却降低了,种植香菇已经不划算了。
据了解,像王帅这样改行做建筑或者装修的香菇种植户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