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两吨优质“新青木耳”运往北京,正式走上国宴餐桌。这是伊春新青区森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出的高端产品。
“合作化”营销
今年年初,新青区把原有木耳合作社整合为1个总社,14个林场所各为分社。资源整合以后黑木耳无论产量、质量还是价格均好于往年,全社今年干品总产量达2000吨,总产值1.2亿。水源原生态黑木耳种植分社还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2012年全国农超对接先进单位”。“全国才6家,黑龙江就其一家,今年我们的200多吨干耳早就找到了买家,价钱比去年每公斤提高1块多。”今昔对比,“社长”李国栋脸上充满喜悦。
黑木耳产业是新青区的主要接续替代产业,是林场所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首选项目,全区连续9年黑木耳种植5000万袋。但是,由于黑木耳产业发展方式不尽科学,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产品无品牌、市场营销较弱,导致经济效益较差。
为了转变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走品牌化、合作化发展道路,这个区从今年初开始强力推进组建森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和14个林场(所)分社,联合闯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经营、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打造“新青木耳”品牌,统一销售,实现合作互助、合理配置资源,推进黑木耳产业由“高产量”向“高效益”转变。
这个区红林经营所黑木耳合作社分社社员王富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黑木耳,全部摆在了北京二商集团34号供应部的黑木耳生产基地里。目前,该区所有黑木耳种植户1450户都积极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
“销供产”模式
新青区把销售渠道紧紧抓在手上,变“产供销”为“销供产”的运营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是瞄准高端客户找市场。他们先后多次到北京、上海、广东进行市场调研,联系销售渠道。二是摸准市场行情定价格。为了确保全区黑木耳能卖上高价,合作社组建了专门的营销队伍,先后多次赴东宁、绥阳、吉林黑尊、大连、天津、北京、青岛等地考察黑木耳市场行情,了解黑木耳价格。总社为各分社提供参考价格,各分社根据黑木耳质量分等级确定价格,收购社员种植的木耳,最后由总社进行统一销售。三是打造品牌增收益。统一打造“新青木耳”品牌,目前,已与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深加工龙头吉林黑尊签订了黑木耳销售订单,吉林黑尊不仅大量收购新青木耳,而且销售的黑木耳包装上都印有“小兴安岭大森林新青木耳”字样,极大地提高了新青木耳知名度。在北京新发地、锦绣大地等农产品大市场上,新青木耳不仅备受消费者青睐,而且售价高于同类产品,也高于北京黑木耳市场价格。
今年该区售出的黑木耳平均价格每斤比去年增加3元多,仅此一项全区黑木耳增收1500万元,种植户户均纯收入突破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