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赶到叶兰平的白菇种植大棚时,看到7层竹排上面生长了众多大小不一的白色蘑菇,大的在一元硬币左右,小的才刚刚从泥里冒出头。叶兰平正在忙着为商贩采摘白菇,只见他捏着白菇,轻轻一转白菇就采摘下来了。
“我的菇是10月中旬上市的,现在一天比一天摘的多,原来一天可以摘50多公斤,现在一天能摘到200公斤左右,摘出来就有人要。”叶兰平说,自从白菇开始上市后,就没愁过销售问题。
今年下半年农产品的价格整体下滑,从金华等地贩卖到我县的白菇也受到一定影响,销售价格降了三分之一左右。但叶兰平种植的白菇却因为品质好、新鲜而受到市民的喜爱,批发价格一路上涨,翻了一倍左右。
叶兰平告诉记者,上市价格刚开始每公斤是9元,之后就在往上涨,到了冬至涨到了17元,现在的菇都是玉环本地商贩过来收购,来迟了还不一定买得到。
相对稳定的产量,加上一路上扬的销售价格,叶兰平对白菇的种植前景也是越来越有信心。这几天我县天气逐渐转冷,白菇在种植过程中,湿度与温度两个条件更显得重要。为此,叶兰平特意在大棚里增添了取暖的设备。
“现在白天的温度还可以,到晚上温度就太冷了,我在大棚内安装了两个煤炉,拉起了散热管。现在晚上大棚里温度保持在17、18度左右,这样可以保证白菇采摘到明年5月份。”叶兰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