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食用菌:产值千亿的火箭产业


    【发布日期】:2013-01-09  【来源】:《三农直通车》第12期
     
      突围“价格怪圈” 
     
      就在企业如饥似渴地揽金的同时,产能激增却开始将食用菌市场带入“价格战”怪圈。统计显示,目前全国食用菌1/3赚钱,1/3保本或微利, 1 / 3 关门或转产,价格战越打越激烈,当下市场消费量有点赶不上日产量增长的步伐,食用菌价格出现小幅走低势头。数据显示,2011年金针菇、真姬菇、白玉菇产品售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近三年金针菇售价从10.17元/千克降至10元/千克,累计下降 1.6 % ;真姬菇售价从 17元 / 千克降至14元/千克,累计下降17.6%;白玉菇售价从21元/千克降至18元/千克,累计下降 14.3 % 。受累于此,企业虽成功扩产,但毛利率却在下降。以星河生物为例,其2011年产能从2010年的1.4万吨提高到1.82万吨,同比增长 28.65 % ,但毛利率则由 2010年的44.51%下降到38.17%。 
     
      之所以会陷入“价格怪圈”,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独立的销售渠道。“我国食用菌销售渠道主要是农贸批发市场,通过代理商销售产品,这种方式对企业的弊端在于没有定价权。以金针菇为例,在农户大棚菇集中上市的春节后至3月以及夏季的6月-8月,价格下滑尤其明显。”东北证券分析师郭伟明分析道。 
     
      企业应该走和农户有区别的销售渠道,才能合理避免农批市场的价格之争。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铺自己的销售渠道。一名湖南大型食用菌经销商透漏,通过在商超开设专卖店的形式,其日销量高达20吨。在星河生物的半年报中,企业已于今年4月成立全资子公司“菇木真”协助母公司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希望通过打造自有品牌、提升公司产品的认知度,弥补传统经销商模式的不足。 
     
      食用菌行业正由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小型企业和农户生产者由于议价能力不强、产能不足将被淘汰;竞争力强的企业将通过扩大规模、强化品牌和扩展渠道来谋求进一步扩张。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规模化生产企业势必会有一轮角逐,而谁胜谁负的关键还须看品牌建设和渠道运营。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