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3月至去年底,川南内江的香菇价格基本保持在每斤6元左右,而一到今年初,其价格就涨到8元,近几日更是直逼12元,堪比肉价。
寒冬腊月,大街小巷飘起的煲汤香味、火锅香味,也带动了菇类食材的热销。1月13日笔者走访市场发现,诸如香菇、金针菇、鸡腿菇、茶树菇等菇类的“身价”普遍高于10元,价格比起去年下半年普涨4元左右。不少市民感叹,年初吃菇,实在有点“费钱”。
在市中区邱家嘴农贸市场,笔者走访了多家销售菇类的商贩。一名摊主介绍,近日一些菇类的单价都在10元以上,其中香菇涨幅最为明显,“进价很贵,销售量也受到了影响。”
随后,笔者走访了和平街、桂湖街农贸市场,发现菇类涨价的情况也基本一致。在市区几家大型超市中,笔者发现菇类区销售的各种产品也少有人问津,相反,不少干货却很受市民欢迎。家住市中区环城路的市民刘洋庆表示,新鲜的菇价过高,购买当食材并不划算,相反,购买干货则较为实惠。
是什么原因导致菇类价格上涨呢?笔者从市中区物价部门了解到,造成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当前低温天气的影响。据介绍,内江本地市场上销售的菇类产品多来自外地,由于受到全国都出现低温的影响,导致产量大减,市场供应也相应减少。加上临近农历新年,市民对各种食材的需求量更为旺盛,价格自然出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