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试怎么知道不成功”
然而,在江西武汉两头跑后,周华雄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主要是成本太高。”在贩卖香菇过程中,周华雄强烈地感觉到,光靠走乡串户收购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于是周华雄决定建立自己的香菇生产基地,实现香菇标准化生产。
2003年,周华雄在全县第一个建起了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平方米的大棚,这一大胆的举措让全县不少菇农震惊不小。周华雄说,“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肯定会存在风险,可是不试试,又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可是由于不懂技术,种出来的香菇收成不如其他菇农好,接连两三年香菇种植都是失败,几十万投资打了水漂,周华雄有点招架不住了。
然而,周华雄心中一直有个信念,香菇市场有潜力,只是自己没有做好,只要坚持肯定能成功。“创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敢说一帆风顺呢?”于是,周华雄不断的向当地菇农学习,到福建、河南等地考察,努力增加基地香菇产量,同时,他在武汉、荆州及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建立固定销售渠道,设法打通销售市场,在周华雄的坚持下,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迅速发展壮大,到2007年,基地年销鲜菇已经达3000吨以上。
2007年底,周华雄又创办了远安大自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食用菌的种植、收购、销售,并吸引了400多户菇农加入。合作社的成立为菇农提供了最低保护价格,无论收成好坏,合作社都以合理的价格收购香菇,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当地菇农的积极性。
“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2010年9月,周华雄兴建了集菌种培育、技术研发及成品香菇分选、运输、购销等于一体的企业——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像周华雄这样规模的香菇产销一体化的企业,全国并不多见,这一次,周华雄又走在了行业的前端。
周华雄时常在大棚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实验做了上千次,终于相继研发出香菇脱袋、夏菇层架式栽培、夏菇覆沙栽培等多种新技术。
聆听周华雄的历程,记者发现“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这一信念始终贯彻着他的创业之路:市场缺少夏菇他就去收购;县里没有生产基地他就去建;大规模生产缺少技术他就去考察去研发……周华雄就是这样总是领先起跑一步,然后不断地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慢慢改进,也就是这股敢抢先敢拼的狠劲,让周华雄一步步从香菇小贩转型成香菇大王。
采访快结束时,周华雄透露,他又将奔赴浙江、福建等地为企业的二期建设寻找合适的设备,记者问道:“快过年了还这么辛苦?”周华雄突然笑了,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表情有些腼腆,说:“还年轻嘛,多打拼打拼。”
创业心语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肯定会存在风险,可是不试试,又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记者手记
和大多山里人一样,周华雄给记者第一印象是敦厚、淳朴。
周华雄话不多,用他的话说就是书念得不多,很多意思表达不出来。然而,当记者问到为何选择香菇产业时,周华雄说:“因为人总是要吃的嘛,香菇种出来都是被人吃掉的,又不会浪费。”就这么一句忍俊不禁的话,让记者一下也放松了下来。
访谈间,周华雄重复最多的话便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周华雄说得轻描淡写,但记者却能从他的讲述中听得出要做到行业领先,周华雄面临了多少其他同行未经历的挑战。在经历过种植失败、各种研发失败后,如今周华雄已经走在了香菇栽培销售行业的前列,记者也试图好几次让他谈谈印象最深刻的失败经历,周华雄却说:“失败太多了,好像每一次都觉得做不下去了。”
“其实现在国内香菇大规模生产的技术有限,适合企业二期的设备不好找。”一面这样感叹着的周华雄,一面又要奔赴浙江考察。也许做行业的领跑者就是如此,并非满怀信心运筹帷幄,而是抓住每一丝希望,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