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白背木耳丰收的季节,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副所长黄忠乾副研究员,陪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院机关党委书记郑林用研究员等,前往福建漳州市,进行考察、学术交流及技术推广。
白背木耳又称台湾毛木耳,是从毛木耳中定向选育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我国台湾。白背木耳背部的绒毛含有丰富的多糖,有很强的抗肿瘤功效,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福建省漳州市生产白背毛木耳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国内白背毛木耳的主产区。据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局统计,2011年漳州白背毛木耳栽植1.6亿袋, 干品产量11.30万吨,年出口量占全国的90%,产值高达3.34亿元。
在福建省农科院张金文所长、张志鸿主任的带领陪同下,专家们对白背木耳产业情况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深入栽培现场,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的了解了漳州市白背木耳的栽培现状、产业发展形式和趋势,以及存在的紧缺白背木耳精深加工产品和企业、栽培效益降低、销售及出口增长趋缓、产业持续发展受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展开分析讨论,提出了可行的研究方向和解决方案。另外,针对耳农在栽培中亟需轻简化喷灌设施的要求,专家们将岗位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毛木耳微喷灌技术在福建漳州进行应用推广,毛木耳微喷灌技术具有省工、节能、节水等突出优点,是一项毛木耳栽培中切实可行的轻简化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