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食用菌,期待在沅澧大地上“疯长”


    【发布日期】:2013-02-03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覃佐红

     

    瓶颈在哪?

    潜力巨大,技术过硬,原材料丰富,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是否顺风顺水?

    “说起来,有些遗憾,直到如今,常德只生产不加工,产业处于粗放状态。”市供销社副主任邓明彪摇着头,神情伤感。

    如此现状,印证了那句时髦语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常德,2000多户菇农,利用一技之长,背着大包小包,前往全国各地淘金。

    成批的棉籽壳、秸秆等原材料,几乎拱手相让,低价运往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给别人发财。

    看着的票子赚不到,我们要问,是哪里卡了壳?

    “说白了,就是销路问题。鲜品市场非常有限,加工的路子又没打开。”邓明彪一语中的。

    由此看来,拉长产业链条,已经刻不容缓。

    当然,走深加工的路子,不可能一蹴而就。

    去年,马永春千方百计引进浙江客商胡老板,准备投资6个亿,建一家大型食用菌加工厂。如此一来,销路便不成问题。可胡老板来常德转了一圈后,一声不响地走人了。

    为什么?厂子建好后,开工便是单品上万吨的需求量。常德虽有9万多吨的总量,但品种多,小而全,捏不成一个拳头,形不成单品规模,自然缺乏竞争力。没得货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明摆着亏本的买卖,谁也不愿砸那个冤枉钱。

    近几年,市供销社、市食用菌产业协会曾引进不少客商,都因为货源问题不了了之。

    销路问题不解决,不敢盲目扩大生产;货源不足,又导致加工之路停滞不前,两者互为矛盾,互相牵制,严重制约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出路何在?

    去年12月,市“两会”期间,一份《大力培育食用菌产业的建议》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

    没有大基地做支撑、缺乏叫得响的品牌、标准不统一、政策难落实,就是“病症”。政协委员肖超银针对现实,一针见血,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弊端剖析到位。

    “长沙的春华杏鲍菇,每公斤24至30元,市民还抢着买。我市永春堂、花岩溪等品牌,品质很好,就是走不出去。”提到品牌,肖超银更忧心。

    走出困境,谋得出路,是有关部门的孜孜追求。近几年,市供销社、市食用菌协会,吃得苦,霸得蛮,前往各省市考察调研,找差距、学经验。一个目的,把常德食用菌产业搞上去。

    看得多,见识广,思维开,一条清晰的思路展现在我们面前:规划先行,政策引领;培育基地,打造名牌;规范标准,塑造形象;发展加工业,拓展大市场。

    2012年11月,市供销社监事会主任戴作凡牵头,集思广益,一份《关于打造常德市百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的方案,提交给市委、市政府定夺。

    武陵区行动快,标准高,效果好。5家龙头企业迅速长大,专业合作社也发展到13家,菌业规模园区投入达到3000多万元,去年9月,武陵区荣升“全国十大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该区湘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荣膺“全国食用菌十佳专业合作社”。

    去年,津市市争取国家投资860万元,建设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该市农业局引进3000万元,建设百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产业园。

    “发展食用菌产业,常德潜力巨大,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把食用菌产业提高到新的水平。”市委副书记宋冬春掷地有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书写常德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