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南阳市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发布日期】:2013-02-26  【来源】:南阳市政府

      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南阳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以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提升产业、增加效益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巩固提升木腐菌、大力发展草腐菌、积极开发特色菌,突破发展加工业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水平加快南阳由食用菌大市向强市跨越。到2015年全市袋栽菌类达到4亿袋草腐菌类、木腐菌类比例由目前的1∶9调整为4∶62020年达到6亿袋左右草腐菌类、木腐菌类比例调整为6∶4食用菌生产总量达到90万吨、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菌产品加工增值20亿元以上。再创2-3个全国知名品牌全市年出口创汇5亿美元以上。
      (一)调整生产结构,发展草腐菌类。重点实施“三大转移”一是由木腐菌类向草腐菌类转移。由于栽培木腐菌类对林木资源消耗较大,存在资源枯竭的窘态,更与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可持续农业政策相背离。南阳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1200万吨以上除约600万吨还田、做饲料外尚有600万吨没有有效利用。要在利用柞木下伐枝、果树伐枝,稳定生产木腐菌的同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粪等资源循环栽培双孢菇、草菇、巴西菇、白灵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鲍鱼菇等草腐菌类。600万吨秸秆如果利用50%可生产1.2亿平方米双孢菇产值90亿元。二是由山区向平原转移。县域间食用菌发展不平衡西峡、内乡、桐柏、南召等山区县发展较快新野、社旗、镇平、卧龙、宛城等平原县市区发展较慢。在巩固山区发展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平原地区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草腐菌类。三是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并举转移。我国大面积栽培的食用菌有近20个品种。南阳要在稳定现有食用菌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形成多菌并举的局面。
      (二)建设草腐菌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巩固木腐菌类,大力发展草腐菌类。一是巩固香菇生产基地。以西峡香菇为重点辐射淅川、内乡、桐柏、方城等山区乡镇利用150万吨柞树枝条50万吨果树、残次林枝条发展香菇等木腐菌生产。同时,利用香菇的废料生产鸡腿菇、草菇等草腐菌,充分利用木材资源。二是建立珍稀草腐菌生产基地。以镇平、新野、邓州、唐河等县市区为重点栽培白灵菇、鸡腿菇、金针菇、双孢菇、金福菇、巴西菇等珍稀草腐菌生产基地。三是建设鲜品生产基地。以南阳中心城区、各县市区城区及城郊为主建立金针菇、平菇、草菇、香菇等鲜品生产基地。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推行设施标准化、管理模式化、服务专业化、生产工厂化模式。典型引路,在万亩示范区、标准化畜牧养殖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特别是3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示范区,要大力发展草腐菌产业,打造样板,辐射引领基地建设。
      (三)发展精深加工业,实现增值增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方面将大量鲜品转化解决鲜品大量上市时菇贱伤农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获取高额的增值。目前南阳市食用菌深加工能力还比较低,必须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巩固壮大现有加工企业的同时,全方位、多层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埠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进入南阳市食用菌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壮大一批加工出口企业,提升加工出口能力。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搞好企业与基地对接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研发调味品、保健品、药品、饮品等系列产品。在巩固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广泛争创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四)完善市场体系,搞活产品流通。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是做大做强现代菌业的重要环节。一是提升现有市场。加强西峡双龙、内乡夏馆等市场的硬件、软件建设,提高交易水平,扩大交易规模市场年交易额达到40亿元。二是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依托批发市场交易平台和商务网络平台发布国内外重要食用菌产品生产与供求信息强化信息引导生产功能和沟通产销衔接功能。三是发展现代流通业务。鼓励创新交易方式加快发展产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等现代流通业务引导和鼓励连锁经营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机制。四是发展中介组织。培育发展合作社、购销大户、经纪人等市场中介组织鼓励一部分农民从生产环节脱离出来专职从事食用菌产品贩销搞活市场流通。
      (五)健全服务网络,提升产业水平。重点构建四大体系一是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技术、信息、材料供应、产品加工、储运和销售等项服务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二是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健全食用菌科研与推广体系重点选育一批新的优质高产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实现产品保鲜、产品加工新突破。三是构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建立质量信誉保障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强化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四是构建菌政管理体系。建立菌政管理体系,加强菌种质量跟踪管理、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
      (六)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产业有序发展。一是组织保障。树立大农业意识把食用菌产业列入富民工程、菜篮子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引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二是人才保障。建立完善食用菌技术服务网络。将食用菌专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引进计划培养高级科技和管理型人才。三是资金保障。增加科技推广经费投入开展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场点建设。按照农户自筹、政府扶持、信贷支持、引进外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四是舆论保障。广泛宣传发动,树立典型,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