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记者:那你这个空调就一天24小时这么开着吗?
王玉贵:不,前面有一套自动的温控设备,你看这是一个温控探头,你要是不信你可以用手捏下边,捏哪个位置,就捏这个头,你的手热一捏它就会停了,说明温度够了。
记者:它就会停吗?
王玉贵:我们来看一下,一 二,停了吧。
记者:还真的停了,也就是空气温度达到了你设定的温度之后,它就会自动停下来。
王玉贵:对,因为冬天加热嘛,你的手是热的,你手是二三十度,一捏,这东西是十几度,一热,到温度它就停了,一会它自己就开了。
记者: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离开它,等会它温度。
王玉贵:对,缓过来马上就开,开了吧,又开了。
【解说】:智能控温系统可以感应菇房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双孢菇生长的需求时,空调会自动停止工作,而温度下降时,又会自动打开,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电量。
【采访】刘召东 :耗电量比较省,我们一天的电费应该是在三十块钱到五十块钱这样一个菇房,就够了。
【解说】:一个恒温菇房种一茬能产六七吨双孢菇,相对来说一天三五十的电费还是比较小的成本,最大的成本是人工,那么如何减少人工用量呢?
李胜魁他们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把层数减少了,由原来的七八层变成现在的四五层,这样空中操作的难度降低,而且菇床之间的距离也扩宽了,这样在采摘和管理上就能像工厂化生产那样,制作简便易行的小推车,这样原本两三个人才能干完的活,一个人就能顺利干完,大大节省了人工。
【采访】武城县农业局局长 李胜魁:老百姓能承受得了,适合老百姓一家一户的发展。
【解说】:一年四季能产菇了,用工量也没原来那么大了,这种恒温菇房很快得到了菇农们的认可,武城的双孢菇产业也再次得到了发展。
【采访】王胜强:得到实惠之后,对周边群众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强的,由原来十户八户现在到了二百来户,这个带动作用是非常迅速的,就两年的时间,所以下一步,我们这个整个蘑菇工厂化大棚种植的模式会在武城县大面积的推广。
【主持人】:由最初的小拱棚到经过改造的工厂化大棚,由当初的一年种两季到现在的一年种四季,武城人在双孢菇的种植道路上,通过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把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实现科学种菇,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