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镇子,唉,大家穷得叮当响,生活都没得指望。”大年初四,新洲徐古镇徐新荣爹爹端着一杯热茶暖手,开始跟来访的亲戚和邻居“唠叨”自己的村镇,“荒山比地多,种
一年光卖蘑菇就能卖十几万
徐古镇是武汉市新洲区的一个小乡镇,曾是武汉市重点扶贫乡镇之一。除了徐姓的人比较多外,近十年来它更是因蘑菇种得好而远近闻名,有“楚天蘑菇第一镇”的美誉。
徐爹爹是徐古镇的“老本地”,今年67岁。他的两个儿子,如今都是菇农。“承包了四个大型菇棚,一年光卖蘑菇就能卖十几万。”徐爹爹用手比划着。
在徐爹爹大儿子徐进勇承包的菇棚里,大棚调温调湿控光,培土水肥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基本上一整年都能量产。“你看这种蘑菇,形状色泽多好,质量没得说。这种大棚在全镇有近五千个,规模很大。镇上的人七成都在做,好一点的一年十几二十万没问题。有人做得早,现在做成了企业,收入更可观。”徐进勇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挂满了笑容。
香菇一年四季都有订单
“我们现在有近四十个生产基地、三个科技示范园区、十几家企业,年产值差不多1.5个亿。”徐古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徐古蘑菇”很有名,特别是香菇,一年四季都有订单。我们镇还有自己的网站,近几年搞出口,市场越做越大。最近我们在搞新品种,参菇、小口蘑都不错的。“转变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致富,这是我们发展蘑菇生态产业链的基本思路。”
徐爹爹骄傲地重复着,“我们镇现在不能再叫贫困镇了,有企业,有生产基地,还有科技园,我们现在是‘蘑菇镇’。去年还举办了‘中国蘑菇节’,有蛮多人来谈生意、观光。徐古镇本来没有名,现在蛮多人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