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朱斗锡的科技人生 羊肚菌实现商业化栽培


    【发布日期】:2013-03-04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7+农业
      第三节 成功后的重大损失
      说来也奇怪,自1992年栽培成功了,1993年按照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菌种,栽培就没有出菇,当然也不只是菌种一个条件就能出菇,还有自然气候、环境条件、栽培方法、管理技术等差异原因。1994年栽培又出菇了,而且长势很好,在这一年还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国际金奖。后来他继续作高产稳产的试验,可是羊肚菌栽培不象其它食用菌那样稳定,始终存在反反复复、出菇不稳定,一年出一年又不出,从1992年成功后到1998年的7年间都是这样反复,弄得他非常苦闷,找不出原因,又咨询不到任何人。
    1999年试栽出现了奇迹,2亩地羊肚菌出菇密密麻麻的,而且长势非常良好,当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亩产鲜菇都达到了200多斤,按当年的价格每公斤才1200元,折干品后每亩可收入36000元,每亩地投资才1000多元,收入高达30多倍。这一惊人的羊肚菌生长场面,被朱教授的几位好朋友看上了,他们要求投资大量生产。
      2000年,他有几位朋友合伙投资,在四川省绵阳市的塘汛镇和永明镇,租了1200亩农田,这一年的土地租金就付了96万元,还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羊肚菌的菌种厂,那年生产了羊肚菌菌种就达20多万袋,播种了1200亩,结果一朵羊肚菌未长出,损失非常惨重。那年除了自然灾害天旱而外,也可能还有菌种、技术、管理等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仅这一年直接损失就达350多万元。这一次给他和几位投资的朋友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心里非常难受,对不起投资的朋友,甚至感到很绝望。
      从那次失败以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小了,就连试验都不敢多做了,一个人独自苦苦寻找失败的原因。又经过5年的摸索试验,继续探索研究羊肚菌的子襄孢子萌发成的初生菌丝的过程,再与另一亲和性(交配因子不同)初生菌丝发生质配的关系,它们相互融合而产生稳定的异核体菌丝(子襄菌不产生锁状联合)的过程,两个基因型不同的核能起遗传互补作用而亲和的菌丝融合,可能是促进它生殖生长的重要因素。
      羊肚菌属于子襄菌,每个子襄里面含有8个子襄孢子共4对并排列的孢子,这4对其中两对是“+”,两对是“-”,就是“+”“-”孢子,也就是说有正负之分,这些复杂的有性生理繁殖过程,如遇环境条件不适,(如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营养及病虫害等因素)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出现不同的结果最终就很难形成子实体,没有找到准确原因就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不出菇或很少出菇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一年是他一生中打击最大,创伤最深的痛苦之年,不仅是羊肚菌栽培失败损失350多万元,父母在这一年中已先后病重去世,先是母亲得严重的关节炎,卧床几年都很少回去看望、照顾,直到病危临终都没有时间回去。父亲后来临终去世也没有时间回去见父亲最后一眼,全靠家里的兄弟姐妹们的照料,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和痛苦无法弥补。
      他自1972年参加工作以来,多年来他无论出差工作或在单位,一直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工作,对食用菌非常好奇,不图名利。他参加工作后的那几年,每月只有30元的工资,每月有28天都在全县各乡村指导村民种植木耳、香菇技术。一般是半年生产菌种,半年下队指导,每次月初下队前买双新胶鞋,到月底回来鞋底都走穿了,因为山区很偏僻每天要走40多公里的山路,单位领导看了很感动,并连续8年评为先进个人。他参加工作后基本上没有放过节假日和星期天,就连生病都没有时间去医院检查,很多时间都是白天工作,晚上写资料和书籍,家里人还是很支持他、理解他,问他你这么忙,什么时间才是个头?他说我也不知道,只想把羊肚菌研究成功!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